淮安新手 发表于 2019-2-1 14:11:17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老干妈鸭块炒饭 发表于 2019-2-1 15:09:36
一看上级领导、外省市领导、过去领导是怎么讲的,关键点在哪;二看学者们对这件事怎么阐述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相关理论;三看实务部门怎样说的,好的在哪,要改进的在哪,有相关的调研报告最好。然后是消化吸收。米洛特 发表于 2019-2-1 16:40:02
好文章,认真学习了···文刀客 发表于 2019-2-2 15:47:45
写作是对一个人思考到位与否的考验只是朱颜改 发表于 2019-2-3 15:56:10
论文--散文--教案,这跨越了不止是三个职业!第一任职 发表于 2019-2-3 19:39:00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讲新话、讲管用的话。怎样才能做到,就是要有写博士论文的劲头,不弄出点创新创造不罢休。首先是广泛搜集材料,拿出做科研论文找资料的功夫。用一位老领导的话就是“写5页纸,必须看50页纸”。要做到“三看”:一看上级领导、外省市领导、过去领导是怎么讲的,关键点在哪;二看学者们对这件事怎么阐述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相关理论;三看实务部门怎样说的,好的在哪,要改进的在哪,有相关的调研报告最好。然后是消化吸收。消化材料三重境界,“用眼”:就是把别人的材料东抄一段,西搬一段,理理顺;“用脑”,把看过材料,自己想一遍,想明白了,用自己的语言体系把它表述出来;“用心”,不仅是看懂了、想明白了,还带有真情实感,由衷的阐发开来。最后形成文字。这样的文字,有独特、准确、鲜明的见解和观点;有扎实的理论支撑,或者领导的要求,或者学者的成熟理论,或者源于现实的反映;有充分的数据支撑——定量的、定性的、比较的、比例的;有大量的案例佐证——古今中外,远的近的。hitgjc 发表于 2019-2-5 14:41:50
好文章,收藏了,文稿写作需要沉下心去学习南风咖啡店 发表于 2019-2-6 11:24:06
写了4年的工作报告,最深的感触就是,材料是有的,也是够的,就是对于如何搭起整篇文章的框架感觉到挺吃力。得一而庆 发表于 2019-2-6 18:43:18
这样的文章切合实际啊,很是有帮助陆丫丫 发表于 2019-2-7 09:48:54
讲话稿不说官话、接地气、有思想,真的很重要,用不用心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