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 B; S* l& d: Z; h, n
做好笔杆子,别把捷径走成歪路 4 L3 S$ w1 p4 _3 Q3 }
1 N, p. n- P" X! v. J' @3 h+ J——专访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
s8 z! M2 J- s
9 |6 S; f1 ^4 P , T+ [. Z# b! g/ D/ B
2 m) [/ N* w; J) c
7 s6 D- T" R9 p& D8 N" n9 g" [8 ]5 f0 p; r
作者:龙在宇 # i! T) ?5 u: Q
/ ^9 ~8 S/ J2 Y+ H$ u' |1 q - S" |3 g" z7 D$ m" a
9 [8 l& Y) L7 }# m, K李后强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书籍与文件。在这些书籍、文件的间隙,摆放着一个小地球仪。在他的经历中,很长时间都和文字打交道。他在起草许多重要文件和讲话稿之前,都有转动地球仪的习惯。
' [) P- m/ z4 e( N, S E; Q7 F
M5 r/ r+ D! t3 s( H" o3 H
9 i! [9 A; n( C! }
5 R: S& y) T; I6 D# t! G$ c& _大学教授出身的李后强,曾历任副县长、副市长、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2011年,出任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他担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7年多,“截至目前,那里是我踏入政坛后任职时间最久的地方。”在那段时间,李后强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摇笔杆子”。从省委领导的讲话稿,到党政机关的各类文件,李后强经手的材料不计其数,他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笔杆子”。 / U, M. W! ]" ?/ {
1 z3 `1 R) T3 P' y3 ^
+ r; L9 c9 q: ^: H2 x8 M
3 l _% i8 @! U) [5 v4 V7 K' J; c
当廉政瞭望记者请李后强谈一谈自己的笔杆子生涯时,他笑着说:“可以说的事我一定告诉你,不该说的,现在我也不能说。”
1 D# s9 ]# C, s. x4 Y: h+ n$ H, T! ] N3 H. c6 ?3 z
K1 _: Q! r1 F) m+ C
: N* C1 b% g# R! G% l; G$ C写领导讲话稿,要“进得去、出得来”
% _2 V* L, X1 V0 l# A" E/ N
+ P5 T- v' z1 s7 z5 K* y( ? 3 H, N6 T# ?3 T
' Y/ r# N1 x+ ]) {
# }% G5 J& r, Y) s ^
' e% v$ y9 E5 I廉政瞭望:您是大学教授,也是个文人,后来又进入政坛,成为有名的笔杆子。一般的文人与机关内的笔杆子,区别在哪里?
! D9 @' |- ~# }: f2 k# M; R( d! b) l6 E3 J1 c$ Z+ k8 d
E- n# F2 b& s% r' W' t' D5 B; o Y. E+ Z7 O5 s
李后强:笔杆子肯定是文人,如果没有基本的文字功底,自然没法成为笔杆子。但机关内的笔杆子,又和一般文人不一样,主要从事政策、战略、规划、部署等研究工作。机关外的文人从事创作,无论使用诗歌、散文、小说或是其它什么体裁,归根到底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痛快。但在机关写材料,就不能有太多个人情感,要让领导和社会认可或愉快。起草一份文件,你是代表一个单位在对外发声,写领导讲话稿时,你是代领导说话。关起门来,甚至要把自己的角色调整成领导,站得高,看得远,该批评人时毫不客气,该表扬的要恰如其分,要有领导“范儿”。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讲话稿。 * k+ W4 q7 R/ n6 L2 p
7 p% t+ R$ R7 R/ Y# {2 L( n - [/ i) ?) N9 _9 D) _, q
/ j6 i! d4 W1 b9 }: _
论文学造诣,机关笔杆子或许比不上那些大诗人、大作家,但诗人、作家往往也干不了笔杆子的活儿。李白遣词造句的功夫当属一流吧,他也一度进入体制内,想成为皇帝身边的笔杆子。但最后发觉,这份差事并不适合自己。孔子、杜甫、苏轼等也有同样经历。不能用文学创作的方式方法来写领导讲话或文件。机关文稿,必须严谨、精准、务实,不能夸张、虚拟。偶尔用几句诗歌可以,但不能通篇都是。 6 B" i! L8 }: h1 }% T. r7 `: I
, V; V+ b+ h" X/ l 3 j. ^$ B0 s9 w# h8 J8 H9 _
8 D, ]7 p* N! @9 r0 [( L: y廉政瞭望:刚才您说写领导讲话稿时,不妨把自己的角色调整成领导,并强调是“关起门来”。 0 r- y) |& N) \8 w, g
+ J: S% C6 g5 K, r
2 x. C; F% @" b5 a. d. V* Q
. X& h$ O5 e6 R% }" [李后强:对!我特别强调是关起门来。写领导的讲话稿,有一个“进得去、出得来”的问题。所谓“进得去”,是说写稿子时,一定要把自己的高度拉高,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乃至高度,都要向领导看齐,甚至要模拟领导的口气。
0 W. B$ h! b# C6 j- B0 ^# S) W2 d" `) R% D7 _& ]' {
! p I% a( `1 ~+ s; b
4 s' {; { m1 E: B7 z稿件完成后,你还要“出得来”。关门写稿时,你可以指点江山,把自己当成领导;开门后,你依旧是处长、科长,千万不要在生活中也把自己当大领导。简单地说,就是“关门是领导,开门是自己”,不能混淆。 + a9 Z3 M! z3 R: ?& W" v
2 B+ |3 A9 W1 X+ u2 n" k
2 L: y Q* n. _# V% V6 v
* B1 Z8 S) e5 V- C! C% k( E/ h廉政瞭望:我曾听另一名机关笔杆子说过,自己的思路被领导采纳,进而落实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工作中,或是自己写的东西,经过领导的口一讲,成为了标语,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那是笔杆子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您有什么样的体会? # n6 B) J: i( _ R" d8 _; {% ~
, c* w+ y! C) A! o( V$ Z( z
* v7 Q1 E/ I4 v
4 i- j7 _9 ?8 R" S5 a- H* `李后强:在省委政研室和省社科院工作多年,当然会有一些成就感。做机关笔杆子,一定要记住,不管一个观点或一篇讲话稿,究竟是谁原创的,只要后来被领导或其他人用了,就是别人的。不要再出去到处说,这个东西是我搞出来的。身为机关笔杆子,“知识产权”意识不能太强。有些笔杆子或是秘书,在这一点上不注意,后来吃了亏。笔杆子是“装子弹”的人,“发射”是领导的事,命中了,功劳当然是发射的人。
- y7 x& Y* r& d" ^
4 r# b/ i: g, e
# o! w. y0 b+ P) H) a+ q; e0 O$ V# I0 Y4 _6 X1 B& T* i% U
写稿前转动地球仪
, R2 X) ~% \1 H2 ?
5 q% }+ J- h: T" q0 L% R, ]
( Z5 ]( ?1 N) `4 q: C" ?8 m7 B5 ?+ J' E7 K6 q
廉政瞭望:在机关里写材料,尤其是写领导的讲话稿,有什么窍门吗? 8 L0 O I, B8 J/ N0 P
3 l5 a8 i d* U
* J, U; A \' V; G3 U! M, n" F) f1 l; R
李后强:干好这个活儿,一靠积累,二靠悟性,谈不上什么特别的窍门。尤其是写领导讲话稿,领导的风格不同,写作方法也大相径庭。有些领导,习惯于自己拟讲话提纲,再把笔杆子叫来,逐一布置。这种讲话稿,只需要按照提纲充实内容就可以。还有一些领导,事先并不会讲太多,初稿出来后,会提出许多意见,这时稿子就得大动。 3 G7 O9 a( ^3 O0 g" S* b
8 F8 E* r6 P/ |( B8 R) @5 V* o
2 S% b! P0 h% n& m# \% j+ n
% V% K- x2 D; k- H有些笔杆子,跟在领导身边久了,熟悉领导的思路,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记得有一次,领导要出席一个会议,让相关厅局先写一个讲话稿。前一天,稿子送来了,领导工作忙,只瞟了一眼,说是可以了。但我们看过稿子后,觉得有点悬。当天晚上,几个笔杆子主动留在办公室待命加班,因为有预感。果不其然,晚上十点过,领导那边打来电话,说晚饭后回到办公室,仔细看了一遍稿子,觉得问题很多,这稿子要大改。于是,我们忙了个通宵,第二天早上七点才改完。还有更悬的,有一次,领导已经上台讲了,这边稿子还没有修改完,只能改完一页送去一页,大家都急出了汗。
5 h7 M2 j- E, \, Z9 {& B
3 D0 w7 A( x% u7 O. ` # t' {, L7 W! U# A: v
" [) j9 r9 ~3 `1 h* v6 A+ v5 E
廉政瞭望:能够进到省委大院和省社科院来当笔杆子的,文字水平应该都很高。对于这些基础已很扎实的人,还有什么需要提高的?
! Y- D/ {1 o/ S5 V, h$ g. i. T0 F* M
4 E" a# W. C. c; e* c- O
/ f( W. I- `8 X
李后强:我感觉最主要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许多从外单位进入省委大院的,过去写材料,都是站在市委、厅局,乃至县委的立场看事情,缺乏全局观。这样写出来的稿子,省委领导自然没法用。省级领导要讲大气、市州领导要讲豪气、区县领导要讲锐气、乡镇领导要讲土气。各类领导风格和思维不同。因此,要加强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的训练,要树立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 / r/ O4 X& \5 N. L
8 D0 C9 y( a: P, x4 J9 G
6 L7 @3 b5 v1 D6 g8 i- D9 @* ?4 M
对于那些新进入省委政研室和省社科院的年轻人,我曾给他们送了一个小地球仪。这是我个人的经验,也希望对他们有帮助。动笔写材料前,拿手指头拨弄几圈地球仪,你的眼睛一会儿在欧洲,一会儿在美洲,写起稿子来,视野就会开阔一些,不会局限于一隅。 6 w4 P' _3 d! K# y( b* @- U3 |" N+ `
2 q9 _- ]% f' P! H
% O z: W0 v( V" N' c* N
+ x. a/ @# O) a2 ~ a. v' J8 j
仕途捷径
# T1 N1 e0 P4 B3 u* }' K5 H% l6 I- o' I$ j1 f. t9 J( H6 J$ u
; _) u1 X/ b9 `3 B4 H6 Y5 w2 r6 C8 i$ ]/ A
廉政瞭望:在成为省委机关的笔杆子之前,您还当过副县长、副市长。当地方官和从事机关工作,感觉哪个更累?
) Q$ J+ H4 y7 v' D! [" m, ]' N% w9 }( n, k8 s0 G
# `6 ]% x3 L; i9 {- c2 ]
7 A+ S- Y/ ]1 j$ ~/ z李后强:都累。但累的方式不一样。当副县长、副市长,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决策者,每天遇到许多事情,需要立刻拍板拿主意,政策推行下去后,也得对成败负责。在机关里,自己变成了参谋人员,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事情也不少,领导越重视你,交你的任务就越多,你就越累。
# B4 a3 z4 ? ]7 t" J
$ N& \/ E: u7 u. c( m0 u9 S! v5 L
; |2 d( I3 X* H' T, o1 v
, n* e" o! s, F; e% ?7 _9 e- t W廉政瞭望:有人说,去机关做笔杆子,整天工作在领导身边,堪称是一条仕途捷径。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8 b5 r' _6 j1 p+ q
2 N( P3 k) } V1 b, }
- ]/ g4 x; N- V; L$ \4 U* v' o' W* l; l* c* c
李后强:当笔杆子,尤其是在大机关当笔杆子,的确有很多优势。首先,你能接触到很多外面无法接触的信息。因为要写材料,许多加密的文件,笔杆子是能看到的。久而久之,你比别人就多了信息优势。其次,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比如在省委机关工作,脑袋里想的,材料里写的,都是全省的大事,接触的都是大政方针、大战略、大思路。最后,也有人脉和学习的优势。每天接触各类领导,包括市州、厅局甚至中央部门的领导,近距离学习他们的领导艺术,对于自己的成长大有帮助。假如自己有过人之处,也更容易进入领导的视野。 0 @/ m' i& a8 j3 r
4 S A1 g3 l% f2 o! d ' H: V. W5 o1 j, u
! O8 ^( R8 X7 [( v6 s
尽管是条捷径,但稍不注意也会走上歪路。假如一个人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利用各种机会去攀附领导,削尖脑袋去挤入所谓的圈子,进而换取自己仕途的飞黄腾达,升官发财,就会丧失底线。在这方面,有些人是有沉痛教训的。
; C( s: |6 \* c3 P* L2 Y) @* ?/ {+ C2 v" h% e5 V+ x
7 @- e7 T6 ~' j1 o8 E* Z; Q. M# i& v
廉政瞭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机关笔杆子,您认为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 c8 i" d+ }4 ^3 M" h8 _1 c
1 i* X! p4 G3 ] y1 ^ ^ % e n; `$ f; F8 y
+ V5 J9 j; L" o
李后强:我对于笔杆子工作,总结了四个字——信、真、勤、新。 7 f( J& I6 ~4 a X6 T6 B5 V7 R* x
, A. h/ ~4 b0 U7 e3 {
( y, p: l! x! O+ M+ y: c/ Q
& t6 o! X1 X' F- ~9 _; x" D; q, R所谓信,就是心中一定要有信仰。你是党政机关的笔杆子,属于体制内的人,就是为这个集体服务的。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含糊。同时,也要讲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问的不要问,做到“涉密不泄密、参谋不参与”。另外,还要有清醒认识,你是为党的事业,集体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哪一个人服务。
) o/ C, R7 ` \ \1 ~7 M9 d u
: R( }' S7 n' N: {" k6 v i- g- d4 P: {: a+ l2 P
3 K ?4 Q/ w' I9 n. ^0 n所谓真,就是写真事,说真话。无论文学作品或者机关材料,只有真实才有生命力。材料里面写假话,就是欺上瞒下,危害作用更大。对待领导,在注意方式方法的同时,更要敢于说真话。我曾经见过,有些笔杆子和领导争得面红耳赤。其实,领导身边是需要几个敢说真话的人。只要你是出自真心提意见,领导并不会记恨。 ; L: I' U" U Y1 K4 I' J. Z
: C5 p" w7 h% z; e% P7 C) w x
& t c8 y Z. N/ C/ L, i8 D- a ]8 q* U( `6 f I$ {
所谓勤,就是勤奋,脑勤、眼勤、手勤、脚勤。有人形容笔杆子是“头发写落,背儿写驼。”这话一点不假,许多笔杆子都落下了职业病。对于笔杆子来说,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除了工作中勤奋,休息时也不能放松。要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了解历史掌故,熟悉马列经典。当笔杆子,也得不断充电。我见过几名中央机关的大笔杆子,你提到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一句话,他能立即说出是出自哪一篇文章的哪一段话。不下一番功夫,肯定是做不到的。
+ K$ Y6 n& g+ I
) z2 p, o9 n5 i& P, h& O% y
8 J% k: G! {5 d5 X* g2 D2 D
# i: T; m& G* \/ D% N& H所谓新,就是敢于创新。但凡出彩的文件、讲话稿,一定是有新意,甚至是提出石破天惊观点的文章。总是重复过去讲过的话,只能算“抄家”,绝不是一个优秀的笔杆子。当然,创新的前提,是自己肚子里有货,要掌握基本的科技、历史、经济、哲学、逻辑、伦理等知识,有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要烂熟于心。正如前面所说,要下一番苦功夫。 8 T8 C6 m0 F; \" h. W
% A3 D+ W5 w8 y. n1 G
7 z; D; W# g2 C8 O% y+ m; ^& m# W, {2 t0 o+ s# S
来源:《廉政瞭望》2016年第10期 6 A# E$ G* P. E6 Y" w9 z2 P. I
; O0 X, Q2 a3 r# T: V' P5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