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过多年通讯员,还当过几年报社总编,发表过言论文章150余篇。我写言论文章的体会总结起来,有“七要”。& G2 [& a+ W$ C$ t" c
1 K8 [& J f# K4 m观点要新。无新思想不写言论,这是我的言论观。人人都知道的你何必去啰嗦,类似“当干部要廉洁”“反腐要动真格”“当官要为民作主”这些通俗唱法,大家都会了,但还是有些人老写不厌,许多通讯员的言论就是这些“陈词滥调”。不是这些陈芝麻烂谷子没有再炒的价值,而是你不能用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新工具来炒,或者说你压根儿炒不出新意,你就别炒了呗!何必苦自己、害编辑、占版面、烦读者。我写小言论,不说每一篇,可谓大多数,写前想一想是否有新意。有新意的就值得写。无新意,再好的事例和句子都让它作废。我说的新意,首先当然是积极和健康的,绝对不是错误的,更不是引导犯错误的,舆论引导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是新时期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命脉。我说的新意,是在大体正确、总体健康的框架内,努力写人人笔下所无,最好写人人心中所无。而这种新意,于读者有益,于事业有补,绝不空发无用之新意,无用之新意只能是哗众取宠之新,无实事求是之意。我给写言论的第一要务下一个个人定义:写言论必须先有方向正确的、有实用价值的新思想。) h. Z7 d& ]2 a% A$ y7 s) m8 K
( o3 L3 @" C1 h2 Y
比方说第一个记者节,我写了一篇评论《节日是对责任的提醒》。最早出现农民上街擦皮鞋时,很多人尤其是当官的不好意思伸出脚来,我写了《请帮我来擦皮鞋》,接着写了《见业勇为》两篇小言论;第三年,我再写《监利农家嫂,擦亮天下鞋》。我老家监利人常常抱怨无区位优势、无交通优势,监利与洞庭湖岳阳楼一江之隔,我从“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对联中受到启发,写了一篇言论《岳阳是监利的岳阳》,很多基层干部读了觉得开启思维,并把这一观点运用在招商引资的宣传中。类似《开会打手机,怪他也怪你》《粗茶淡饭待客好》《下村最好骑车去》《何必吃常饭》等等这些小言论,都能给人一点新东西,都为读者喜爱,更可喜的是文中有一些说法,经常为领导大会引用,频率较高地活跃在干部群众的笔头和口头。7 n) @5 r2 X0 u
+ d0 V4 U; P# \! q引例要鲜。言论属于新闻言论,所有新闻体裁都共一个姓“新”。一般的言论都是缘事而发,一事一议,事,应该是新近发生的事而不应该是陈年旧事。我说引例要鲜,是指言论援引的新闻事例不仅要新,而且要鲜,新而鲜,鲜而活,新鲜活泼,最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鲜活泼的事例。- f/ O/ G& _) b' y
( W/ U s, F& @9 q& J/ e 监利县农民负担是个大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社论评论发了不少,大家看多了有些麻木了,我在其中写了一篇《心中有鬼才停电》的小言论,因其事例鲜活而为干部群众记住,县里乡里召开的减负会议,多次讲起我写的这个例子。那是我下乡采访时一位电工告诉我的,县里要开减负电视动员大会,通知全县各乡镇各村集中组织收看,该村支书一见通知,赶紧找到电工拉闸停电,电工大惑不解,村书记直言相告:“减负政策全部交给了农民,我们怎么收款?这电视是万万看不得的!”类似这样害怕和阻碍农民掌握减负政策的事情很多见,诸如减负通告不张贴,减负文件不传达等等,但像这位村支书心中有鬼拉闸停电的事情很少见,因此很新鲜,也很典型。( Z) N0 G. O1 W$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