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新闻标题要做到“信、达、雅”

[复制链接]
皮·布鲁斯南 发表于 2015-1-7 1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视线,可以鲜明地表达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9 {; X4 Y' c  D/ u8 i
  翻译界常说“翻译文章要做到信达雅”,借用“信达雅”来说明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是比较贴切的:信即真实准确,达即通顺明了,雅即优雅有文采。翻译作品要“信达雅”,做新闻标题也要“信达雅”。
- ?( s; [6 j3 O; I  信真实,准确
2 }  g) A$ g8 y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传神达意的工具,作为新闻的浓缩、结晶、精髓,更应该真实。新闻标题的真实性首先来自对新闻事实的准确把握。好的新闻标题必须忠实于新闻事实,准确传达新闻事件的真实信息,这是对新闻标题的最基本要求。任何脱离新闻事实本身而胡编乱造的标题,或对新闻事实概括不准确的标题,都可能导致读者对新闻事实理解的偏差,影响甚至损害新闻的传播效果。
" b+ i% ?6 w, D- S8 K  2009年5月2日,山东庆云县发生鞭炮厂爆炸事件。我们看看一些媒体的新闻标题:
3 C& I9 u! b1 i  《北京晚报》:《山东鞭炮爆炸死伤15人》  《京华时报》:《山东庆云鞭炮爆炸13人死亡》  《甘肃日报》:《山东庆云发生鞭炮爆炸事故》  新华网:《山东庆云非法加工鞭炮点爆炸》  网易新闻:《山东鞭炮加工厂爆炸13死2伤》  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放鞭炮,即点火让鞭炮爆炸。正常的鞭炮爆炸通常不会伤人。生产鞭炮的工厂发生爆炸,通常不是成品鞭炮的爆炸,而是加工过程中各种鞭炮燃料遇到火星或高温,引发连锁爆炸。因而,将“鞭炮爆炸”和鞭炮加工厂爆炸混为一谈,存在明显的关于事实的叙述误差。后面两个标题“加工鞭炮点爆炸”、“鞭炮加工厂爆炸”的描述是准确的,而前面三个标题,概括这个事件不够准确。
1 h5 q% L6 R9 A& I* |  还有一个标题:《阿根廷人不惧巴西》(1999年7月8日××电讯)。这则标题给人的印象是阿根廷足球队在场上勇猛善战,不畏巴西强队。可是,新闻报道的是美洲杯小组赛,阿根廷队若赢得乌拉圭的比赛才会在下一轮比赛中可能与巴西队交锋,标题说“阿根廷人不惧巴西”,这个论断在新闻中并无根据,这样写就不妥,与新闻事实不相符。
% b& q5 [4 M7 k5 b; E$ O! {  上述这种题不对文的情况经常出现。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编辑人员粗枝大叶、浮夸作风,或因知识贫乏、省略不当,或因单纯追求生动等。需要指出的是,与事实不符的标题,或对事实概括不准确的标题,不管怎样的生动和花里胡哨,都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标题,更称不上是好标题。
# i$ j8 n* J" I* d. {/ e7 a# e5 K, V  那么,如何确保制作的新闻标题真实、准确呢?当然要先认真通读原稿,自己完全看懂了再拟标题。标题的用词原则上只能出自稿件,不宜自己另外选择用词。另外,如果原稿存在叙述不清的问题,编辑要及时向记者或者有关部门和当事人求证、核实,不可妄加揣猜、率意而为。当然,要制作一个恰如其分的标题,还应注意用词要讲求分寸、合乎逻辑、符合政策、尊重科学,还要正确引用名人名言、成语、典故,并防止有字词和语法等错误。+ e& S& J( e- b7 b3 _) c% e# d8 u
  达通顺,简洁,明了8 S, A% u4 O7 {6 o7 n5 c- @) x) j! j6 @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也越来越快餐化,新闻进入了“读题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标题,醒目、易记、易传,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只看标题便能从某一方面,甚至是很重要的方面对这条新闻有所了解,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一个好的标题,必须是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事实的浓缩和概括,而且要简洁明了,一语破的,通俗易懂,句式不宜过繁,字数不宜过多。如《专员田间考县长》(1990年2月21日《经济日报》)、《波黑:常谈停火屡见硝烟》(199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农民镇了洋专家》(1997年12月16日《北京青年报》)等。为此,在制作标题时,就要学会用最短的一句话把新闻的精华标出来,切中要害,清楚明白。同时,在语法逻辑、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要准确无误,使人看后不能做第二种解释,不引起笑话或歧意。0 m8 `; u8 r' v5 j4 Q/ g3 H8 H( s

& k, P3 @2 M9 l- i/ k6 u1 U6 ?  毛泽东同志很讲究标题的简洁明快,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中回忆说:1955年,毛泽东在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对书中大部分材料重新拟定了题目”,把一些原来“冗长、累赘,人看了头痛的标题”,改得简练而醒目。如有一篇材料原题为《天津市东郊区詹庄子乡民主、民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发动妇女参加田间管理》,共33个字,毛泽东挥笔改为《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只用了9个字,简单明了,又抓住了主题。又如,另一篇材料原题为《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山?》,毛泽东改为《看!大泉山变了样》,改得简洁凝练、一目了然,一下子抓住了读者。
2 y, x7 }, U, U& B  q7 z; J$ \6 Z. o7 `7 O
  现实中经常可见一些标题啰唆、冗长,拖泥带水,抓不住要点,甚至引起歧意。如有篇消息的标题为《我国政府今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交接仪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座》,主题中的“政府”二字和副题中的“并在主席台上就座”就是多余的。1 N" Y) ?. M8 N- }& L
1 u2 s) F- H" q# s; J2 K2 W# g
  雅优雅有文采/ O! b; j( |% T/ p9 K" ^) T3 z

/ Z" i, P" ^( X) |4 x[hide]  新闻标题不仅要真实准确、简洁明了,还要有一定文采,做到形象生动、新颖别致,让读者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又能享受到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那么,如何让标题更有文采和美感呢?概括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2 [' Y' R) P$ Z1 B
4 ^! b; z" S' G5 k1 M& A; f  一是让标题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节奏感强。如《共圆足球梦,同唱一首歌》(2001年10月24日《楚天都市报》)这则标题,“仄平平平仄”对“平仄仄仄平”,前后平仄相协,节奏鲜明,抑扬有致,音乐感很强。
9 H! j# h4 Z& \" |4 M* J5 T. d3 z9 N5 h
  二是锤炼字词,做到字斟句酌,让朴素的字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使之在标题中掷地有声、熠熠生辉。这其中包括活用动词,精选色彩词,善用数字及巧用成语、歇后语和俗语等。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1981年5月1日《辽宁日报》)、《“九星会聚”已散 地球安然无恙世界各地探测结果再次否定有关引起地球灾变的预言》(1982年3月13日《新华日报》),《张飞卖秤砣 人硬货更硬》(1982年8月29日《大连日报》),等等。
7 a# V* K) ^3 x  F  v- \' |0 P0 L) i) N% x* z4 I
  三是借用古文、古诗词、流行歌曲、名人名言等,丰富标题的文化底蕴,使标题文采斐然。如《低保,像雾像雨又像风》(2001年9月3日《燕赵都市报》)、《我很丑,但不妨碍做总统》(2004年12月31日《美报》),《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钱塘活水来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1981年5月9日《光明日报》)等等。' s$ Z9 \# ^. Y/ s$ P

% I' n4 H1 _: ~9 l0 t7 E  四是巧用比喻、比拟、回环等修辞格,充分彰显标题的浓重文采。如《喜闻领导“跑龙套”》(1994年9月3日《河北日报》)、《艾菲尔铁塔“减肥”》(1983年8月13日《文汇报》)、《回头“浪子”又教“浪子回头”》(1984年3月9日《冶金报》),等等。& c9 P% D; h& [0 F+ \$ b

/ Y; u! Q9 {' `; O/ `  但值得注意的是,标题讲究文采必须以真实准确、简洁明了为前提,不能因辞害意、为文采而文采,不能为文采而忽视真实性、准确性和为文采而滥用诗词、典故,以致晦涩难懂,损害标题应有的作用。0 z5 _# W5 z, b7 ?, @* ^

( `9 x. E1 q  L$ w, S( S# x  参考文献:
. D2 ^+ @8 o$ Y' v3 ~  k! O
. _1 B$ c9 d0 D4 I: d( }8 X  [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标题选评》编写组.新闻标题选评[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86.! U' x% E/ A7 ]1 N1 E, X" ?

- {& f$ F* w0 v' [4 P- N  [2]陈力丹,袁媛.新闻标题应当准确概括消息内容[J].新闻实践,2009(6).8 R) K  J, |% t6 ?; T+ H
* v  x) C& |6 [: S' s( \6 x
  [3]王化容.标题ABC[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 W" I4 _) B- i( t. R

8 S. t! S2 u6 B) z  o# f8 L  (作者:程鹏     作者单位:周口日报社)[/hide]* k  A2 D; L7 h" `# u, F
( q% `9 m3 s0 N2 H) H2 `3 U, C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5-1-11 08:1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公文写作。实际上,学作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这样,就一定能学好。《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样的大白话,是经验之谈。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据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称,叶老从不给他们讲授写作方法,只要求多读书;书读多了,有感觉,于是落笔为文。文章写多了,自然冷暖自知,写作能力逐渐提升。叶老这思路,跟欧阳修的说法很接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