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写一些职场故事,向舞鞋和琪琪学习,但是每次提笔,又觉得无从写起。3 K: s; F7 n a$ q7 {
今天决定试一试,从一些点滴开始,不是经验只是经历,未必是正确参考而已。) w% ?( Z) _7 W7 O1 u, j
* u8 x9 T5 J( c) D& P B
先从习惯开始吧,有人说习惯是成败的关键,我觉得,习惯自私一些说,也是为自己方便,当事情繁杂起来,臃肿起来,习惯往往更能体现价值,有人说养成习惯,只需要七天,你认为呢?
0 c3 J+ ]' l, J/ b! e+ ?7 `4 o6 s0 `: ?; T7 v1 |
' K% q/ B8 f! U1 N6 V1 f
1、两个记事本
1 s5 T4 J! Q' Q 这是刚刚来公司的时候,以为副总给的建议,当时只是好奇,没有坚持,现在想来,的确有些道理。
5 z$ y0 A! M9 R% \ 第一个笔记本,是会议用的,也许步入职场,就注定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而你的身份也因每个会议的主题不同而有所变化,需要你记录,整理,发言,总结,因此,一个笔记本就显得很必要,如果可以,最好准备一个质量好一点的,而且是活页可拆卸,便于保存和更换。但是所有场合都是这一个本本陪着你是不是就够了呢?8 z* K) K9 l- {1 D4 B4 n- c
我觉得第二个笔记本的价值更明显。5 R' {8 q; `% V& t
这个本最好要和日历相关,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便于携带有足够记录空间的台历。因为每个会议,都会有一个或多个任务,对应着相关的工作进度,联系人等信息,而如果我们只是将会议主题,内容,议程,待办事宜,进度流程一并记录到一个本本,会显得杂乱,不够突出重点,当然,不排除有人可以记录的很清晰,这也是一种习惯吧。7 \; l l0 X; Q" |
和日期相关的好处就是将对应的信息,填写到相应的日期,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避免遗漏,一来可以提醒自己,二来,做完之后,可以标注,既可以有小小虚荣的成就感,也可以真正做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1 S) }' k w( }3 ]/ e; m0 U
) k. d+ r- F" ~8 y2 s. I 2、清早的思考7 z' H& j' m! x+ L
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习惯,觉得不错,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下。$ o# M3 a# q: t
每天一早做到办公室,我会静下来几分钟时间,想下今天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要全面,其次是要过滤。那就是分出轻重缓急,然后标注出序号,1、2、3……记录在纸上。4 C& h% z* ]- K
而一天中,一定会有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开会,比如沟通消耗过多的时间,那么原计划下午要完成的方案,就不会有连续的1个钟头时间,那怎么办,时间经常被打断成几个零散的时间段,这是我经常遇到的事情,那么就要更好的利用这张纸,见缝插针。
1 l7 A! ?' l( z* P1 q: o- ` 比如下午的会议延长了半个钟头,散会后你发现离面试时间还有15分钟,而原来你打算用45分钟完成会议资料的整理和修改,一刻钟显然不够,那么,看看这张纸,原来今天还有一个任务是将××经费报销,那么这15分钟足够了,贴**,填报销单,然后准备资料,比较充裕的去下一个工作。4 G: Q9 }- e+ ^. |2 x( }4 n8 m
把每天计划的工作量化,一来避免遗漏,二来更好的见缝插针,及时调整工作安排,提高效率,三来,避免浪费时间。
' G+ @8 F+ R+ q' o; g 快下班了,还有20分钟,要做的一项工作很明显是无法完成了,又不想加班,那就明天吧,而其实,这20分钟足够完成其他的1件或2件小事情,总比浪费掉的好吧。
! q0 w( X- f& U H# T' a* E2 n, o% h+ c" G' `' S" M7 S
3、过程&结果3 a0 ^6 U- p0 C$ R
我觉得这个话题适合送给刚刚步入职场的学生朋友,而我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两者到底哪个更为重要一些。
" j5 R+ V8 V" `0 q' ^0 k* y 记得刚刚毕业那年,血气方刚,经常和主管顶撞,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错,我很认真的去做了,虽然没有做好,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那时的我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因为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虽然这次没有结果,但是过程对了,就应该值得肯定,下次或许这对的过程,就能结出正确的果,而当时的领导告诉我,他认为,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Q( g, W6 t' K
知道自己也当了小小领导,也开始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其他人去完成,才发现很多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一直在以往的帖子里说,要换位思考,这很重要,因为高度往往决定了长度,或者速度,永远站在你的角度去分析,永远不会有更大的进步。, t7 A+ h4 V9 E* S$ G& r
别跑题,那到底哪个重要呢?; b- Z3 b w9 e& b% Y5 \
下面是我的观点,朋友们,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永远不要,我承认,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因此,从感性的思维去分析,也许有一万个理由证明过程要比结果重要,人生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但是在企业中也许未必,不会有人去听你讲道理,我们要的是数据,是数字,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当然,不是说过程一文不值,好的过程会有好的结果,不好的过程会为好的结果提供教训,但你要清楚公司为你肯付出的成本,他们招你的目的,他们付你薪水的意义,所以如果做错了,就用好的心态去接受,面对,别再为自己找借口,起码我走对了这过程,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不认错,下次还会错,过程和结果,你要什么,什么就重要,你追求什么,什么就重要,人总是要成长的,是不是?
5 H7 I* V, Y% t: t3 B- D: i: h% n' }
. f5 O( Q% g/ [
* Z$ F9 C# D5 t) _' ?, p 4、事情不会排着队来: H, |: K( ?% x1 D
记得依然是初入职场的时候,和领导的分歧,那时他会同时交给我两个甚至更多的工作,而我说,我现在在做××工作,你又让我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然后我再回过头来做这件,还要重新理思路,效率不是很低,为什么不能等我做完这个,不打断我,再做另一个件,当时觉得自己蛮有道理,开口闭口效率。
5 {. | C4 B/ y5 Q' G v 慢慢地才发现,事情总不会排着队来找你,大多的时候是,一件事刚做到一半或者刚刚开始做,就又有另一件事过来,还没处理完,另一个突然事件又发生。; h, D8 r; }& L: p
所以说要摆正心态,有心理准备,客观地对待,要有办法去面对和解决这种问题,这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必备的能力,当工作任务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铺天盖地的压过来,别去抱怨,自乱阵脚,先好好分析下,分出轻重缓急,事情暂时停止,不是就此搁置,而且要尽量高的提高效率,工作总有忙时和闲时,要懂得忙里偷闲,闲中多想想忙的事情,打理清楚,即使不能马上解决,也好有条理的分门别类,一面突然情况措手不及。
8 Q) R" S$ b6 A
8 V" U& {: M& u. U, A3 [# r 5、若即若离
9 Z9 X( q, }: ^# h( k7 J 记得多年前,一位学长同样也是好友对我说,大意是处理同事关系要能于若即若离之间,做人要不忘本位主意之道,他是我现实中遇到的难得的几个很欣赏的人之一,现在早已是中海派驻某大城市的老总,只是当时不是太懂。
! r9 e4 j7 M/ f0 C# s 也许他的意思是,感觉你和谁都熟,但感觉你和谁又都不熟,或者说还没熟到那种程度吧,这是一个度,尽在掌控。
$ w& J9 I& n, Q# d2 s2 W 疏远了,也许就会有麻烦,企业中很多事情是弹性的,人为因素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和影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沟通,也许结果或者效果截然相反,疏远,隔离,甚至矛盾暗战,无疑是为自己的职场设置暗礁,处处陷阱障碍,如履薄冰,怎么能开心?
2 `1 ~" }4 v) t' n+ j8 @ 但是如果做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否就会如鱼得水呢?也许未必,带来的麻烦或许不必刚刚那种要少,如果上升为中层领导应该尤其突出吧,记得有人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就有矛盾,就有利益团体,不可避免的小圈圈,你和谁都像哥们儿一样自来熟,今天和A总火热,B总心里想,哦,他是A的人,我不能让他了解这个项目太多的底细,后天你又和C总谈笑风生,A想,这小子靠不住,或许拿我当跳板吧,其实未必危言耸听,很多时候,两个有矛盾的高层在一件事情上有分歧,而你刚好夹在中间,此时,或许你和其中一位汇报无关事情时的一个亲昵举动,都会让另一个人产生芥蒂,更不用说他们如果都要你给出一个结果。
5 _, B+ |; L6 {; W! u 总之,若即若离,说得容易,做的不容易,上班时候不谈私下的事,下班以后不谈公司的事,是我的建议。
. Y( `+ a3 C* K/ A: h3 s
$ y6 m8 }# E, w+ I0 [% ]5 E 6、我有多好1 S) i* p6 b4 d& O4 b2 ^- v
你会不会时常这样发问,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到底有多好?或者多差?
; J$ S+ {" U" P 还是一个故事,很早以前听说,讲的是鱼为什么不会“撞车”,因为水中又一个影子,为它提供参照,暂且不去谈论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是不是站得住脚,只是吸取其中的一个建议,人需要一个参考,一个镜子,会更容易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I2 b' Q3 P. h; w2 y; {
为什么领导交代工作的时候总是给部门的另一个人?我就听过一个员工说,一个领导周五过来部门,问谁明天上班,估计是要交代一件事情,而部门其他人这周刚好都休息,领导转了一圈出去,这个员工讲到这里,请有一份侥幸和得意的说,反正他不找我,更好,一定是什么麻烦事……1 e& {3 v1 e: F) L
那我们有没有换个角度去想,为什么不找他呢?' H& x/ j3 ^; U8 n3 D; E
任何人,正常情况下,或许都不愿意背黑锅吧,把一项工作交给一个人,应该首先在心里评估一下,这个人能否胜任,是不是会给自己添麻烦,要自己担风险,这个风险多大?& A8 g. ?# M$ a# M
如果一个人开始总是信心满满,但遇到困难后便拍拍屁股,我不干了,干不了,解决不了,谁交给你任务不是提心吊胆,你的领导,你的团队成员。# _9 h; i3 Y9 y* t% K# z0 Q2 k) V
如果一个人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而且出了问题之后,不等其他人开口,他总是先会有一大堆的理由和借口,你会希望、放心和他合作吗?
" d! ^7 O5 A( [ 如果一个人沟通有问题,其他人都能和平相处,他却像个定时炸弹,可能会和任何人发生摩擦冲突,摔电话,要么大家都别管,谁爱管谁管,我们都是打工的……8 s& u( J% }+ P6 Y9 q, r. k' h
所以我今天想到的,就是这一点,你有多好?你够优秀妈?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吗?1 g$ [! X) C$ z7 T/ t. c7 Q# D
% L, g1 e; c# O3 O3 [ ~ 7、没事动笔练练字
6 u3 L& F; H# X5 f+ T" D$ w 每年回家,都会打开那个大大的皮箱,随手翻开一封封信,那各色的信纸上记录着很有个性的字体,和曾经的故事。
# l0 a/ {: N4 \( g2 X8 X 直到大学,还坚持写信,每每期盼打开信箱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激动。- |! |3 o0 }' U# H9 b" [
现在整天对着电脑,提笔的日子,已经很远了……
* G4 m: _+ W9 M8 m; g, t, F 算一算现在需要动笔的事情吧,会议的记录,逃不掉的,但多半是胡乱在本子上写上几行要点;
, i0 R; D$ f- I% x 为了考试写得申论,考完试手都麻了,一个小时写了一个月的字数;$ S& Z; Q9 M$ w! J2 r$ f
每天逃不掉的各类签字,只是名字不太容易写,太多的时候,自己都觉得那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F1 ]8 w( R S& s- @
曾经还以自己的字而骄傲,自成一体,虽然没有练过,但起码很有个性,到了大学,有人说看我整片的字,像是晕机,也有人说,那哪是写字,明显是画画……
! @; ^1 s/ B {0 l 现在看自己的字,不是晕机,简直是晕死,奇怪还是不是自己的手了,真想把它剁了,嘿嘿。+ b( o% z: h* t, [5 V
前段时间买了字帖,司马炎的,诗词内容的,工作中总有一些零散的空闲时间,拿起钢笔,写几个字,即使我们再也离不开电脑,起码,依然要写出象样的字吧。
2 q: L9 l3 [0 X D$ v& v6 b0 y3 b2 i9 K9 @& g0 g
8、跟对领导" _" P5 Q5 W+ r7 h
在感情领域,我们时常遇到这种困扰,是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 g2 K8 ~( a0 o" @
在职场里,如果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回选择跟随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呢?
( _1 \0 F) ?- Z. U4 c 可以说职场的起起伏伏,暗流涌动,一场天子一朝臣,高层变动也是时常发生的,很难“从一而终”,那么就先从小的地方说起。
7 L/ \3 m. s& ~) x0 w' C$ a. \4 l 跟对一个好的领导,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本领域的技能,更有处世为人的方法,真正修炼到了一定级别的高手,处理各类人或者事基本是游刃有余的,你可以每件事先在心里打量下,然后再看看领导是怎么做的,对照总结一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跟对一个好的领导,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种境界,泰然处之的镇定,喜怒不露于色的城府,要相信耳濡目染,如果你的顶头上司是个急脾气,动不动就拍桌子,自乱阵脚,也许你发现不知道从那天开始你也变得急了。( |% m; i& y+ S1 l
如果有领导赏识你,那是你的幸运,更是你的挑战,很多领导一旦认准了一个人,是不会轻易否定的,因为那要先否定他自己的判断,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让他更加的赏识和信任你,但不能越位太明显,不要突破工作范畴,尽量不要让所有人都清楚你和领导的关系到底铁到什么程度,这样一来是避免给大家压力,二来也是为今后准备一条退路。
M! E) m+ d3 p 如果你的领导品行上有问题,最好今早敬而远之。
3 u4 Q6 Y6 O5 [9 `/ j/ X2 y4 D 而且,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尽量做到选择你的人让他觉得你主观上愿意跟着他,没有别你选择的人,不因此而埋怨你。 {( m: S; L5 Y+ ~2 j3 ^3 N
曾经有一个副总十分看重我,刚好那时她新组建了一个部门,就将我调了过去,那是我刚来公司1年的小小毕业生,就被派到分公司去考察指导,当时我的职位是华东区市场督导,一出差就是1个月,每到一地要给分公司做培训,回来后副总又派我去深圳分公司实习下,当时是市场主管,可那时的我,只是觉得那里的环境太差,两个人公用电脑,大部分领导都是没什么学识的人,用excel做一个分析表都不会,而刚好那时另外一个副总也想调我去另一个中心,我就跑掉了,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是年少,那时做市场,没有天天往外跑,只是记得书本上那些条条框框,而不懂得向那些有经验的员工学习,大错特错,而如今已经拆分成两个集团公司的我们,也说不清那个更好,如果我当初留下,那个副总已经是集团的老总了,是否比我现在的发展更好,也很难说的。( ]& v$ k/ l S7 y/ C) o$ a
好像有些跑题了,很多时候,挑战是锻炼,也许是磨练,有的是领导给你的,有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别走丢了。8 l8 C6 u, v# F7 [8 y/ N, C
3 H, D8 e$ Q6 O. f k A
9、两个皮包
8 X, o# I% U( N+ |% |: _- u1 z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你看到两个人,都是标准的某大型保险公司的职业装,只是一个人提着一个大大的皮包,一个人提着一个小小的皮包。那么直觉告诉你,哪个人更有能力呢?# f8 L+ Y1 y( l3 R
其实大大,小小,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多大,多小,看文字,一般是大大的就往大了想,小小的就往小处寻,那么你的答案呢?
$ l' Z o$ t% X5 }/ \ O! o7 d 我想我的是后者吧,为什么?说不清,因为之前已经说了嘛,直觉。( h- x6 Q! h: q( ^
我们会不会看到这样的老板,好像时时刻刻都有打不完接不完的电话,办公室门口总是排着队,你和他刚说两句话,电话响了,他示意一下,接起电话,刚放下,又进来一个十万火急的人……
- ` _/ [' P' d7 }# X" { 忙碌不等于有能力,忙得不可开交更不等于有超常能力,一切尽在掌握,运筹帷幄,我又想起Y总。5 a; \0 t9 B9 `, n
刚刚来公司时,Y总还在,那时候走过他的办公室,总会有意无意瞥上几眼,多半见他腿架在桌子上,对着笔记本,抽烟,于是想,是不是耶鲁的博士,都这样?后来听说他负责公司上市、筹资的工作,又听传闻说他从美国回来后风险投资失败,被老板招安,委身下嫁,钱了几年的卖身契,是迟早要走的。
' ?) P9 H. G3 ^8 ~+ u( d0 }, h 于是多半见他胖胖但不笨拙的身影迅速的在公司出没,两点一线,大门到他的办公室。
( ~, |- i0 y3 {! h2 |4 y6 Y 为数不多的听他发言却注定了是那么难忘,也许这就叫做魅力吧。% Y* O# S7 v+ v5 r% I
那年公司参加北京的展会,国际规模,行业内所有大小企业都参加了,公司当时正在鼎盛时期,定了全场最大的展位,仅仅从深圳过去的就有200多人,还有全国50多个分公司的各路人马,运货,布展,浩浩荡荡的人忙得不可开交,这架势挺让我兴奋,尤其是北京分公司经理,现场总指挥,很佩服他的活力,似乎在哪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遇到每个同事,都热情的握手,就像慰问一般亲切,手要上下摇动5秒钟才肯松开,直到他的热情传染到我全身,打了一个寒颤。/ A4 |( B9 k- d" o- m% P% T) n
庆功大会的时候,人坐满了大大的会议室,几个副总相互客气,最后让Y总发言,他推辞不掉,就说,我简单说一下,只说一点,事情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把事情做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游刃有余……我当时就被这个词雷到了,于是将手机开机语设成了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我一个月“开”一次机。% {. G/ G6 O! i" F, b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两个皮包,你觉得呢?
8 ?# }! u8 v! C) t$ Y/ v* s" ]" ?. I2 r, h/ I
10、聆听的角度; S, k3 y+ @6 V6 J7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