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只有追求高质量,才有高效益。我的一位同事曾写过80多篇稿子,投给有关报刊,结果一篇也没有被采用,他非常憋屈,就来问我是啥原因,我说,你把底稿拿来我看看,我帮你分析分析。后来,他就把底稿拿来给我看,看后我跟他说,不被采用的主要原因是稿件质量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3 @6 j( t0 W' E: k; H8 k& m) e. [, Q9 a$ M* u" l2 w 一、要认真把握好稿件题材的选择。不是说所有新近发生的事实都是新闻,那要看有没有新闻价值,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如果与这些要求不相符,即便是新闻也不能去写。有一次我出差,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堵车,堵车超过2个小时,车辆排起了长龙。没办法,我就步行到前面查看原因,结果前面出了车祸,一辆大型载重车撞了一辆子弹头面包车,调屁股180度横过来压在了一辆小大头车上,载重车底部朝天,小大头车几乎被压扁,这是道路东侧的情景。而在道路西侧:一辆由北往南行驶的子弹头面包车从车座以上部分全被撞飞了,整个面包车成了个平板,车上6个人全部死亡,司机被撞的像一堆乱棉花卧在地上。一个有七八岁的女孩横躺在路中间,脑袋被切成了两半,脑浆喷出一米多远,另一半脑壳在尸体一旁。看了以后,我脑袋“嗡”一声,差点晕过去。当时有记者,也有交警公安人员,大家都在忙着处理这起特大交通事故。我处于职业上的原因,立即意识到明天的报纸头版会报道这起特大交通事故,结果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有这方面的任何消息。我认为记者和老百姓想到一块了:这样的新闻不能报道。原因很简单,就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太大。老百姓可以相互传播汲取教训,但是不可见诸报端。如果我们的媒体也跟着去传播,恐怕老百姓就会心神不宁,感到出行没有安全感。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多宣传正面的东西、进步的事情,要人民看了高兴、满意、舒心,不能让人民看了生气、上火、愤恨,甚至咬牙、骂娘、拍桌子。这是我们搞文字工作的基本原则。讲原则就不能出格。出格了,就会引起人们反感。4 S8 h4 l8 c+ p! [# [. H u8 h
5 b2 m r b( i$ G 二、要把握好稿件撰写质量问题。写稿子必须写出高质量。只有写出高质量的稿子才有生命力。据说有一位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就是在劳作中产生灵感,在生活中有深刻的感悟,才促使她拿起笔写出了生活中的艰辛与苦乐,赢得了读者的追捧。这位女作家,成名前特别勤奋,她丈夫在外地打工,她带着两个孩子在农村干活,白天下田劳动,晚上孩子睡着了她就开始写作,没有稿纸就用孩子上小学用的方格本,没有钢笔就用铅笔。写了一篇小说,投给一家文学杂志,开始谁都没在意,就放在桌子上,后被风吹到了地上。第二天收拾卫生时被一位编辑看到了,他就捡起了一张看,看完了一张又捡起另一张,细心阅读,越看越有意思,越看越觉得有编发的价值,他就把散落在地上的方格纸全部拣了起来,精心地进行修改校正,并给编发了。这就是这个女作家的成名之作。这说明她写得这篇稿子质量是好的,所以才被编辑采用。因此,一定要从稿件的质量上动脑筋下功夫,质量高的稿件才有希望刊用。; b. Q" \+ h+ y& K. F: U5 O: d,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