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 页
文 库
最 新
藏经阁
学员区
问 答
演播室
秘 途
政 道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主题教育
党课讲稿
有奖征文
最新回放
往期分类
热门课程
我要试听
报名加入
新手教程
悬赏求助
交流记录
老秘笔谈
老秘日记
好词妙句
文秘杂谈
学习体会
领导讲话
民主生活会与述职
演讲致辞
遴选考试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
《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
《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
《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
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
激扬文字
›
遴选考试预科班
›
策论文章中如何对待“分析原因”?
返回列表
[遴选辅导]
策论文章中如何对待“分析原因”?
[复制链接]
斗破苍穹
发表于 2013-9-20 00: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策论文章,题中应有之义即是以对策为核心的文章,但是,经常有同学困惑地问,文章中是否也需要交待原因,或者在申论考试中,文章之外有一道专门的分析原因题,文章中是否还需要写原因?我们分两步来把握这个问题。
1 n4 d: g- l% z$ ]; Y% _
第一,策论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策论文章以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宏观决策为核心,已经不是单纯的文章写作,而是涉及到公共权力运作的基本原理,当公共权力作出决策方案时,它不但需要其对策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而且还要考虑到,如何去说服社会公众接受这些决策,如何让人大或议会表决通过这些方案,通常,我们会以问题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存在哪些问题不足为逻辑上的铺垫和政治上的游说,以使人们更好地接受这些决策,在具体写作结构安排上则可以有两种情况安排:一、先交待正面意义,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先交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指出正面的意义。
& d2 Y6 d5 Q4 v5 s. D& |4 Q
既然,策论文章遵循的并非传统意义上议论文写作的“三段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而是以公共权力运作原理为内在的写作逻辑思路,那么,有一个重大误区需要澄清,分析原因在策论文章中本身并不重要,可写可不写,要写固然不算错,至少表面上符合传统的议论文写作思路,而实际上却不符合公共权力运作的内在机理,最佳的选择是不写原因,免得反而导致叠床架屋、逻辑不紧凑,只需清晰有力地以对策为重点,以问题的意义和存在的不足为逻辑上的铺垫和政治上的游说。
; n0 _% H* B5 W% w
第二,2010年国考大纲中申论部分的表述其实已经对策论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特点作了充分的说明:“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它所对应考察的正是策论文章:所谓“发现和界定问题”,即指出该问题存在的不足;“作出评估或权衡”,也就是指出该问题的宏观意义和重要性等,从而说服他人,然后提出对策方案,大纲其实也在强调,策论文章的思路在于公共权力的运作原理,指出负面存在的问题、看到问题的正面意义和重要性、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而分析原因则并非是策论文章的必要部分。
, @, d9 m/ V4 ^% {( P
正如junbtianxia同学问到,就是如果2+X中的X题型为分析原因题,那么最后的大作文是不是还要写上原因,或者是可以略写原因?答案就是,无论有否一道单独的专门分析原因题,策论文章中的原因都不是文章的必备环节,可写可不写,除非题干中有明确要求,一般不写,记得,策论文章已经不是单纯的文章写作,而是涉及到公共权力运作的基本原理。郑岳峰
* z# \! h! @2 N
: z! C% Q5 s9 E4 U; M7 i
2 Z K7 \% Q/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调研报告
党政秘书藏经阁
政道风云
文秘杂谈
人大政协
人在秘途
应用写作大家谈
老秘问答
党课讲稿
斗破苍穹
五级大秘
0
关注
2
粉丝
33
帖子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300x180 AD
排行榜
日
周
月
作者专栏
19469
秘途杂谈
6657
释然
老秘网客服
4158
老猫
老秘网微信公众服务号laomiwang,扫一扫老猫头像即可完成订阅。
2827
大明老秘
2229
中国老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