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匣匣---公文材料积累四部曲之四

  [复制链接]
长安老耿 发表于 2013-7-25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搜集贮存写作材料,有两忌一要。
1 |: z+ A1 T8 G1 e, U" g. n
) S4 [( ]  t+ C9 [    一忌----搜集材料,切忌“猴子掰包谷”。, I& I1 g) u$ f7 T5 Z
    猴子跑入包谷地里,左手掰一个包谷,夹在右臂胳膊窝里,右手掰一个包谷,夹在左胳膊窝里,……到了地头一盘点,只剩下了一个包谷。. t/ H" ]/ D: c% M1 j/ w( n+ v
    陕西民谚曰:“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意思是,男人要会挣钱,象用耙子搂草那样,把钱往回搂;女人么,要会存钱,男人把钱交给女人,就象放入匣子一样,安安全全,不会遗失。
: S: ?: q4 `; K( q9 `% n0 h    写文章的人,手里要不离耙耙,要象搂钱那样,搜集写作材料。同时,还要有个匣匣,把搜集来的材料存贮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3 s: |, j) x" g/ }6 x: _3 E% [6 {4 K( _% @5 L# I
    二忌----贮存材料,切忌束之高阁,舍不得使用。4 J( ^5 s1 m4 z
    陕西女人,有个特点,往好里说,是节俭;往不好里说,是吝啬。陕西话称吝啬为“啬扣”。男人把钱交给了女人,装进了匣匣,就象存入了银行保险箱。女人这个匣匣,又不同于保险箱。保险箱,是有进有出;女人匣匣,是只进不出。钱进了匣匣,保险是保险了,但你想用的时侯,就难上加难了。因此,切不可把材料往匣匣里一放,束之高阁。) {5 `) V/ E3 B. [" I! N

4 u. x: k2 W: U8 R    一要----材料库要经常盘点。
( h( T: I) R* D- _- d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6 K+ M5 `& n6 V/ e1 \3 n" N1 b9 A# j9 J- P( \* ]4 V
    经常盘点材料库,可以进一步熟悉材料,消化材料,加深理解,启发思路。( a' l" d. \% K* E, k

% q( ]3 O3 S8 B    好了。该说说,我这一趟下乡行,都给“匣匣”里装入了那些材料,以及用这些材料,都写了那些东西了。
9 g0 W3 B: |0 W    一、装入匣匣的材料。
( I( w! z" L5 H$ z5 |# I6 W4 R    除了前文所述的材料之外,还搜集了下列材料:
8 o6 S+ `; G6 F    1.下乡日记5篇1 \5 m6 i$ h9 ^* L4 V- ~( d
    2.下乡照片若干幅
; X$ L. p7 t% j3 x% f    3.《焦岱街村》(村志)1份! b; P% ?) i. d
    4.村庄调研材料17份,农户调研材料76份! I+ Z* r' v2 o$ ^2 y+ d: }9 z$ y+ _
    5.同事下乡宣讲小结若干份; H" \% x0 \/ c6 E- A% o& w
    二、材料的使用。
6 v* |2 ~; Y$ i9 m& \  e: M- A0 C    1.撰写了博文《山区农民是怎样招待省城干部的》、《村官是怎样招待省城干部的》两篇,已发于本人博客长安老耿(长安茅庐)。  n- _% `- L! A, {! F8 T- n! E# b
    2.撰写了一份有关通知。! A- ?+ K( e) ]3 c: w
    3.撰写了一份宣讲组工作总结:
# S' W( a- E. B3 v市市政委驻蓝田县焦岱镇宣讲组工作总结- a' M/ a) W) J$ e* ~5 V

1 S9 Q  ?; A0 f% z+ S' H' ?  鹰眼、鸡爪、狗腿和匣匣----公文材料积累四部曲,将要连载完了。小结一下:$ Y2 L0 @) C; R2 `4 t/ n

3 `7 K% O. p2 @: ]5 h5 e    一、《鹰眼》篇,说的是公文作者要具备两个基本素质:素质一,敏感性,这是写作灵感产生的心理基础。素质二,“替身”意识、代言人意识。这是由公文的性质决定的,不同于其他写作的特点。二、《鸡爪》篇,说了公文作者应具备的第三个素质:勤奋。勤奋,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既是为人,亦是为文。三、《狗腿》篇,继续说“勤”字。主要说了“腿勤”。其实,公文作者一要“心勤”勤思考,二要“眼勤”,勤读勤看(文件材料报纸等等)三要“手勤”勤动笔,四要“腿勤”,勤走动,勤下基层、下一线。四、《匣匣》篇,说了搜集材料“两忌一要”。“一忌”“猴子掰包谷”,“二忌”束之高阁。“一要”对材料“匣匣”勤盘点:分类、鉴别、布新。
1 t" u6 P: ]. C, n6 t- b* _1 ^
" Q9 G3 N) o! [7 e1 C& w    好了,请看老耿日前下乡都干了些什么罢:
$ K  p3 T7 i: a$ L9 j/ U* @8 E" g  S2 O
市市政委驻蓝田县焦岱镇宣讲组工作总结3 j# y9 f6 P) T- }1 ^  L9 h

6 g2 C1 a! _3 K3 v; T$ j( d    根据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村入户宣讲活动的实施意见》,我们市政委抽调17名干部组成宣讲组,深入蓝田县焦岱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驻村入户宣讲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宣讲任务。现将我委宣讲工作基本情况总结如下。7 q5 s. ~4 u* ?0 z3 S5 i
    一、党委重视,认真准备" E3 K0 j5 _9 t9 V6 S5 a- }
    一是迅速抽调得力干部,组建宣讲队伍。10月17日,星期五,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村入户宣讲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政委党委高度重视,连夜行动,抽调干部,18日上午,抽调的十七名干部(局级2名,处级8名,一般干部7名),已经到位。. M/ S2 c) ?  x1 ]* v5 N
    二是准备宣讲材料,进行宣讲培训,制定宣讲工作手册。在抽调干部的同时,我们立即着手准备工作:(1)准备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决定、全会精神要点、宣传图表、传单等宣讲材料。(2)培训宣讲干部。利用18日、19日,(星期六、日),在委机关对全体宣讲队员进行了宣讲前的集中培训。传达了市办发[2008]41号通知,学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宣讲工作的要求。(3)制定了我委宣讲队员工作手册,发到每个队员手中。工作手册内容:一是工作纪律;二是宣讲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三是驻村入户调研提纲。+ E) |, y9 o& ~! w" a, X/ @
    三是主动与县、镇联系,提前沟通衔接。18日、19日,我委政治处先后与蓝田县委组织部、焦岱镇党委进行了电话联系。20日,星期一,一上班,由委巡视员范  同志带队,奔赴蓝田县焦岱镇,与镇党委书记、镇长进行了宣讲前的衔接沟通。了解了镇上及所辖村的基本情况,向镇上通报了我委宣讲组的前期工作,就有关事项与镇党委进行了协商。
& a6 ?/ a! {' M4 w0 T. [+ F& L, n    二、认真宣讲,务求实效: N& ~, {% Y$ \; N9 E. G1 c7 J
    按照蓝田县委组织部的安排,10月22日7时30分,我委17名宣讲队员,自带行李,冒雨奔赴蓝田县焦岱镇。在镇党委的安排下,和县、镇的27名队员一起,两人一组(一名市县干部和一名镇包村干部),立即深入到全镇的22个行政村,其中,我委干部进驻的村17个,开始为期一周的宣讲工作。蓝田县委组织部部署,全县宣讲活动 “从10月22日开始至10月28日结束(周六、周日除外)”。我委宣讲组与镇党委协商决定,我委宣讲队员和镇干部放弃周六、周日休假,连续进行集中宣讲。; U' H+ w. N, \" L5 g1 e. G8 g
    (一)驻村期间的工作情况- H4 B; g0 l/ f. w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1)在镇上和所驻17个村,召开镇、村干部座谈会21场次,参加人数262人。召开党员会、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小学生会等14场次,参加人数201人。(2)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进行宣讲。深入农户239户,听宣讲人数900余人。(3)利用村上的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办板报、散发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宣传。
$ A7 \. r" d# ]0 H    二是驻村入户,深入调研。共调研村庄17个,调研农户75户。在调研中,一方面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方面和镇村班子探讨发展“三农”的思路,协助镇、村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广泛征集农民群众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意见。
+ T/ ^- t  P6 a" |* g4 z8 [    三是遵章守纪,做到“政策、纪律、作风”三下乡。在进驻镇村之前,我委党委就制定了宣讲队员的三条工作纪律。这三条纪律是:1、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2、严格遵守组织纪律。遵照市委《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按照县、乡镇党委的统一安排,协助驻村党组织、村委会,认真做好宣讲工作。3、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要自带行李、进驻村组,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农家就餐按规定标准(每天15元)交钱(注:后来得知市上规定为每天10元)。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2 I# \. b  n- o  B
    在驻村宣讲期间,我委全体宣讲队员都能够按照委党委“心中装着百姓、责任重于泰山”的要求,自觉遵守三条纪律,宁愿自已多吃苦,不给群众添麻烦。委领导范  、秦  同志,年近六旬,在组织指导宣讲组工作的同时,还和队员一样,带头开展宣讲和调研工作。下乡当日,因下大雨、气温骤降,不少干部都感冒了,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不顾道路泥泞,走村入户,进行宣讲。- e+ A0 O( Y" W) Z6 M
    (二)驻村期间,自觉做到三个坚持- d5 H% K- L/ b0 }& N2 d% {
    一是坚持做好当天工作笔记。我委17名干部分别驻在17个村,由于镇上的包村干部要兼顾其他工作,不在村上居住,也不可能每天都在村上,我委的干部都能够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并认真做好工作笔记。% |; o0 I) K) K$ y" v9 b, K
    二是坚持每天了解各村宣讲工作进展情况,并向镇党委通报。由于所驻各村相距较远,缺乏交通工具,我们就每天打电话了解各村的宣讲动态,互通情况,指导工作。! s. w7 q! v; I) K7 s
    三是坚持向市委组织部汇报工作情况。在为期五天的驻村宣讲期间,共报送工作简报两期。! ?* B- N- H5 ?
    (三)下乡宣讲,受到镇村欢迎。* |0 w; X; V; y8 W& [
    我们驻村入户宣讲,受到了镇村干部和乡亲们的欢迎。焦岱镇党委书记王养军同志说,市政委的干部不辞辛苦来到我们镇上,驻村入户宣讲三中全会精神,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党的三中全会好政策,还带来了严明的工作纪律,扎实的工作作风。你们真是“政策、纪律、作风”三下乡呀!乡亲们说,西安省城的干部,没有架子,到山村来宣讲党的政策,好得很。好多年,都没见到市上的下乡干部了。临走时,乡亲们拉着干部的手说,希望你们经常下乡来,常回来看看。临走时,赵扁村党支部村委会给宣讲组送来了旌旗。
" i( t! c+ w0 a: m" j; e$ y1 u9 X    我委党委和镇党委重视宣讲工作,关心进驻镇村的宣讲干部。委党委书记、主任雷  同志,带领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深入镇上,指导宣讲组工作,看望了宣讲干部。镇党委负责同志也到各村看望了驻村宣讲干部。* D& ?9 o9 `2 r9 k  ^) I
    三、全面总结,及时反馈。
/ a2 k7 o( f0 [( H9 \' r% J    10月26日,为期5天的驻村入户集中宣讲结束后,我委宣讲组会同镇党委,对宣讲活动收尾工作进行了安排。全体队员从27日至31日,对宣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一是整理驻村入户调研材料包括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二是干部个人驻村小结,三是宣讲组工作总结。/ Z3 x& i2 b1 E4 P8 V/ r
   其中,村庄调研材料17份。内容包括七部分:一、村庄基本情况、二、农村经济发展、三、基础设施建设、四、社会事业、五、民主政治建设、六、村庄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七、“两委会”的意见、建议。农户调研材料75份。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基本情况: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耕地亩数、2007年家庭总收入,其中:粮食、畜收、蔬菜、果品、打工、其他等年收入各多少。二、农户的意见建议。5 M' H: c& F7 ^
              市市政委驻蓝田县焦岱镇宣讲组0 I* e8 k- ~" w& w8 w
                     2008年10月31日
- L7 l0 c6 U" j$ f0 b
7 l& F3 ~% `0 @7 _, [. c  V1 \* U   (《鹰眼鸡爪狗腿和匣匣----浅谈公文材料积累四部曲》连载完毕,“老耿讲公文”日前曾发过系列文章:《公文“照虎画猫”三步骤----谈公文写作》、《化猫为虎三步骤----谈公文修改》、《奥巴马演说辞赏析》、《毛泽东、林肯两篇礼仪性讲话赏析》等。请各位看官评头论足,不吝指教。)
 

精彩评论12

正序浏览
娱记 发表于 2013-7-25 2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公文五要素,包括:结构,语言,文字,逻辑和标题进行展开。在政府行文中,最常用的是“三三制”的文章结构,写作时,要注意“形神兼备、主题突出、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练、语言生动、对仗工整”这七个要点,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不晦涩,无歧义,摒弃冗长繁杂的语句。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形势规范和内涵深刻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符合标准的政府公文。
 
平安树 发表于 2013-7-26 23: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写的很有价值,积累材料是写好公文的第一步。
 
豆米 发表于 2015-1-7 10:48: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我经常是收集了好多材料,都是大杂烩,用起来的时候还得重新百度
 
horizon 发表于 2015-1-7 21: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材料到用时方恨少。
 
atwoodking 发表于 2015-4-7 16: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啬扣                                                               
 
福建泉港刘国钦 发表于 2015-5-3 23: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前面三篇文章的深化和升华,鹰眼、鸡爪、狗腿和匣匣----公文材料积累四部曲,一步都不能少。
 
占_戈 发表于 2015-5-20 17: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材料信息量很大
 
he_xiang1988 发表于 2017-2-8 23:1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盘点材料库,可以进一步熟悉材料,消化材料,加深理解,启发
 
行文流水 发表于 2017-7-10 09: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民谚曰:“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6粉丝

153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