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作需要、干部培养目标及群众意愿等因素对干部适时进行岗位调整,是一种正常的组织行为。能否正确对待岗位变动,特别是正确对待“不如意”的新岗位,是对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的考验。/ U8 R8 t9 \! O
6 N4 C! }+ w: ?; k; |( J
一、干部对新岗位“不如意”,突出表现在对新岗位的“难、冷、平、下”等方面不满意9 S5 M" `1 @# W3 U# E
9 a- I/ K+ Q U* F 1、对新岗位的“难”不如意。干部由于素质、能力等方面原因,调整到新岗位后,在短期内可能难以适应岗位需要,如果再不能主动加强学习,尽快熟悉相关业务,提高领导水平和业务能力,工作上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另外,履新后要面对全新的人际关系,若不懂权变道理,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可能导致人际关系日益复杂。+ [& w! Z1 T; n8 ?1 m$ l
- E2 t) m; L" a7 ` e# K5 x3 A 2、对新岗位的“冷”不如意。干部被调整到新岗位后,由于岗位职责和要求不同,可能会出现工作环境由“热”变“冷”、工作方式由实变虚、工作内容由多变少等情况,特别是从炙手可热的实权部门调整到业务相对单一的“清水衙门”,巨大的权力落差容易让履新干部对新岗位产生不如意。9 \& ]% O, x: [4 G
* T5 j) Q X9 C v/ P 3、对新岗位的“平”不如意。以干部成长来说,在现有岗位上踏实工作并取得一定实绩后,都渴望能在更高平台上施展抱负。但是,如果属平级调整,又体现不出重要或重用之意,干部就有可能形成平淡、平常、平凡等心理,尤其是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难免热情锐减,产生怀才不遇之感。
1 L3 ?9 o- U+ r0 Q5 p8 l( S. F; x+ g/ G6 H% \5 c( m$ S
4、对新岗位的“下”不如意。部分干部由于年龄、能力、实绩和工作需要等原因,从领导岗位调整到非领导岗位或被降级、降职使用后,容易狭隘地认为这是组织对自己的否定,在无形中存在心理负担,不愿坦然面对社会和家庭,更不愿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抵触情绪。$ h$ v" `8 E# c) G& t% b
7 D2 J# x7 L1 l5 r7 ?6 z 二、正确对待“不如意”的新岗位,应理性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6 P) I& |) A' g; S$ f. L* o, q6 W M; ?4 K, o5 L
1、权力与职责的关系。每个干部都必须正确对待岗位权力,不能因为对新岗位不满,就漠视、滥用权力,甚至把权力作为发泄内心苦闷的工具和渠道;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肩负起组织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用好权、尽好责,不将一时的“不如意”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做“甩手掌柜”。
& d) T: [: s' U: C, t- I3 u8 D+ r! b
2、个人与组织的关系。。9 t, \ Y# Q+ A
& n6 W( |& N0 p4 B) o6 _% t
三、对新岗位“不如意”,既有个人观念狭隘、能力欠缺等因素,也有组织关心疏导不到位、社会家庭理解支持不够等原因
U& `5 x7 K8 D' D9 ~ r
6 g- Q) {3 j' K; p" O1 `4 |1 P 1、干部个人要积极转变心态,尽快适应工作。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政绩观,加强党性修养,砥砺为政品行,克服对“不如意”观念的狭隘理解,客观分析和全面把握自身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以豁达、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要主动加强学习,特别是要深入研究新岗位的重点、难点和前沿问题,积极主动地向行家里手学习,注重在基层调查研究中总结学习,在不断学习中提升履职能力。 H% i; O2 {# K. B9 y
+ q( m4 d) D% X; ?) w
2、建立健全岗前培训机制,提高综合素质。要具体分析干部“不如意”的症结,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等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岗前培训,加大对履新干部专题培训、业务培训和心理辅导的力度,拉长履新干部能力的“短板”。在抓好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提升干部自学意识和能力,注重考核学习效果并强化运用,全面提升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
' m# h0 z- Z7 p2 M. e/ s8 J0 o7 @; M8 \' a$ U: O$ d
3、上级组织要适时关心引导,提高思想觉悟。单位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要经常与履新干部进行谈心交流,了解其对新岗位“不如意”的深层次原因,并详细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主动帮助他们熟悉情况,让其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当新任职干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组织上要给予关心鼓励,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对短期内不能突破心理障碍或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应及时建立并坚持领导帮带制度。同时,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让履新干部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学习借鉴。 `& V8 L7 B2 Y1 G2 c. o/ ]: T
2 c* v( N ~2 \( [' f% q# d5 H
4、建立正常的干部交流制度,促进人岗相适。组织部门要在充分了解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干部的履职经历、学历层次和能力结构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行干部交流工作,让合适的干部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用其所长;同时,在全面掌握干部情况和交流信息有效公开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充分尊重干部个人的选择权利,做到用其所愿。, R! Y6 ?7 p8 {5 j. y+ l7 M8 x
1 K% J( L, i: G4 A4 X2 i
5、营造良好的社会家庭氛围,消除思想顾虑。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消除“上荣下辱”的社会偏见,疏导履新干部的负面情绪,为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舆论环境,消除其心理负担。同时,注重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当履新干部对新岗位产生抵触情绪时,家庭成员要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化解消极情绪,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解除其思想顾虑。(摘自《领导科学》). m5 I9 V: L! p$ c7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