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好文一半。”这话道出了标题的重要性。无论是记者、通讯员还是编辑,都想为自己所写或所编的新闻作品配上个优美生动、引人注目的好标题,就像为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一样。
& `" G, p2 ?, X3 E; ?# [* i+ c: A 有很多方法可以使标题生动起来。根据笔者经验,其中最具操作性也最易出成效的两种方法是:让标题发出声音;为标题染上色彩。换句话说,就是绘声绘色制标题。9 P6 P5 `& {5 N/ I3 S1 z
一、让标题发出声音。7 Y: z) w z2 f& _
摹拟最能体现新闻事件实质的现场声音,并把它提炼出来置入标题,会给人以身临其境、鲜活生动之美感。现举几例:
& V4 Q& ]! P, l+ j (一) 口瞿!口瞿!—— 0∶07 B* C# Z( ]8 j. ~4 D+ E/ E4 j! ?& r+ ]
这是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一场足球赛的新闻标题。从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情况来看,这是一场平淡无奇索然寡味的比赛。报社派往现场的记者感到无甚可写,只用十几个单词向报社发回了一条报道比赛结果的简讯。编辑却出人意料地为它配上了标题《口瞿!口瞿!—— 0∶0》。这是一条令人拍案叫绝的标题:口瞿!球赛开始;口瞿!比赛结束;两次哨声“口瞿!口瞿!”之间空无一字,表明没有任何可写之处; 0∶0,不仅是比赛结果,更寓意两队庸碌无为,比赛无可圈点。一场不精彩的球赛,却通过报纸的标题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个标题获得了当年好标题金奖。3 Y; M5 P$ I6 Z! I
(二) 女排奏捷 场面感人
4 V7 D* R& U6 x) O, c* b$ o$ g 荣高棠大叫:郎平不要哭,要笑!9 g! w) u% Q" G
这是《羊城晚报》报道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比赛一条新闻的标题。决赛中,中国女排姑娘奋力拼搏,一举战胜东道主美国队,实现了三连冠,女排姑娘喜极而泣。这个标题通过“荣高棠大叫:郎平不要哭,要笑!”,把女排姑娘为国争光的感人场面和赛场的紧张气氛展示在读者面前。读了这样的标题,赛场喧哗之声犹在耳际,谁能不为之动容?+ ~; L8 `% T5 O( y
(三)销声匿迹20年 如今重现在街头; H4 U. \3 o: f
笃笃笃,卖糖粥的来了
/ W% h6 W4 F# c, d! M* W 这是《文汇报》一则社会新闻的标题。“笃笃笃”,这亲切的声音飘散街头,敲响了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读此标题,即使不看文章内容,那肩挑货担、走街串巷卖粥人的形象便已跃然纸上。如果不给标题赋予“笃笃笃”之声,写成“街头又见卖粥人”或“时隔20年,街上又有人卖糖粥了”之类的标题未尝不可,但与“笃笃笃,卖糖粥的来了”相比,显然是逊色多了。4 m1 m+ ]) _0 l
再如“轰隆隆一声 孤零零一块/合抱巨冰从天降”、“挽强弓 沉住气 瞄靶心 嗖嗖嗖/特区姑娘将城运会射箭女团金牌挂胸前”、“叭!又一贪官伏法”、“呜——/老区百色通火车啦!”这些标题都是以声取胜的成功之作。8 N8 k1 d% o: \3 L
若新闻中的人与事跟声音有着某种关联,即使新闻事实发生之时并未发出声音,也同样可以把声音因素巧妙地融入标题中,让读者感受到题外之音不绝于耳。请看下面两例:+ l N2 S8 n5 W1 z6 o- d$ C% V
(四) “西部歌王”走向“那遥远的地方”6 `5 V a: v9 R/ b) Z4 U
王洛宾在乌鲁木齐逝世
2 h- @; L t6 Z0 G% h6 c2 o (五) 洛桑笑声戛止" g8 ~7 z5 N+ t' V" q
有些新闻本无现场性,更无现场声,可聪明的作者或编辑依然能够让标题发出声音来。请看下例:
& X& |! |5 c3 K (六) 德联邦医生协会公布报告) `% n* k) s* {) E/ ~
滴答十三秒 呜呼一烟民+ J2 y, j/ \8 W4 t4 o
一个“滴答”,一个“呜呼”,把一个本是枯燥无声的统计数字拨弄得铮铮作响,令人振聋发聩。
% R6 m7 `7 h8 V& I6 C 让标题发出声音的另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从读者的角度对新闻事物发表感慨,或惊呼,或赞叹,或欷歔,或哀号。请看下面四例:
& h% @! e) w! O# Y* }7 F$ k+ i (七) 哇!又涨了200点
: V8 e) S( q& w 深市科技股直线飙升
+ e' ^. e& V$ Q7 N (八) 啧啧,好人啊……
/ M% l! W) m* g* X# t. x 和一个小伙子的谈话录# M! j6 k0 L% ?. H5 v; F$ e. y
(九) 幼童被卡车碾伤 求医时费尽周折
4 G: j* `5 K% K1 E2 u- ]" n# B S 唉,急煞人的急诊室
$ [+ |1 r& a. B/ \ (十) 呜呼——“两国论”民心尽失
* f8 h# ^. f# b! y1 F5 @* f% D 千古罪人李登辉下台
# u* E7 C/ e6 y2 c0 Z 二、为标题“染”上色彩
0 o v9 a+ f: N 使标题出彩的最直接途径,莫过于将标题“染”上颜色。笔者经过悉心研究发现,调动相应的艺术手法,可以为标题“染”上三类色彩,即实色、虚色和虚实结合色。; Y; Q5 w9 { }% Y1 B! Q* a
先看“染”实色的例子:1 r$ k7 D) O! \* k M# `
(一) 一头白发换来满山青葱
7 m0 i, K4 y8 X+ n$ c 记湖南大庸县国营张家界林场场长刘开林
$ N6 Y' p9 f7 P: d% ~ 这里的白发和青葱分别是对人和山的实写。标题突出了老人头发的白和山的青葱,这两种颜色暗含着两者的因果关系,同时,用青葱映衬出白发老人绿化祖国的可贵精神,读来令人起敬。6 k" `: V& S- ?
(二) 爱鸟护鸟 鸟语花香 春常在' L4 k. A6 t" d/ d6 V
造林护林 林青水秀 粮满仓$ ^5 _0 X- E0 }8 l- V0 n) p
长沙将在三五年内建成现代生态城市
& Q# q- f4 e; k# M# ^, P2 \ 这里的“青”“秀”都是实写。2 h0 q9 r: @) ~
(三) 绿染喀斯特
- o! N) c: h' \% v$ ~2 Q 平果铝建造花园式工厂纪实. N4 Y) Y9 E( c# p& q
(四) 排污入江 亮起红灯
* [9 G0 C x! I6 C2 |% c8 t s 自治区政府关闭右江上游五家造纸厂0 y5 t; a' s5 q
标题(三)(四)中的“绿”和“红”也都是实际的颜色。5 i( h! R8 m5 E1 C# m& T( |
再举几个“染”虚色的例子:. O% H4 T; x ^
(五) 斯时桃李艳 霞映夕照明
& l; L& @. G& b" Q$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