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 令 (一)
+ C7 i0 ^( |$ p. i0 y
" w b! ?0 |! C1 q) B—、概说
- j8 b4 @* e. |: C$ P* h; U- _9 a
命令(令)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及其负责人颁布的,是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领导性、指挥性的下行公文。从词义上看,是“使人为事”的意思。“命”还有“严肃”的含义,“令”有“告诫”的含义。命令是我国最古老的公文文种之一。三国时候曹操为了完成其统一中国的大业,千方百计广招人才,先后颁布了《求贤令》、《举士令》和《求逸才令》等。在我国古代,命令有称作“誓”、“诰”、“制”、“政”、“策”等的。
0 r3 J; ^+ J: |: l# ^
" t) d, v: z) j, I$ ? f" w (一)含义。
8 I# Z6 c" r9 o$ c4 f- }# t c9 K# Q# G
命令(令)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时所使用的公文。
) T! m, E, v- Z& h/ s$ ] \
# w8 O2 q2 |& g8 G$ s9 q/ ^7 \ (二)特点。7 i) S5 o) c' u, k- b
. i% \, R( c' ?: o" e# x" X 命令(令)与别的公文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Z3 v9 X2 G1 q0 v4 S9 Q. D& _6 N2 q' d9 c# \. v" P" M; n
1.内容重要。
: V4 N! M4 p4 f- E2 _; i( \* k) J# ?' @+ e
命令(令)所涉及的事项,有的是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有的是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这些都是重要的内容。运用命令来奖惩有关人员,往往也是在全国或某一地区影响较大的。如果是一般性的表彰先进或批评错误,就不用命令而用通报等别的公文文种。
1 S1 j* }* G/ v# O! S
. ]4 Q% O% s% }7 ` f+ ?) M8 G 2.权威性强。; i0 h/ u, i- j6 }7 ^
4 @* B- u. c& |% R& O7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以及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才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命令,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发布命令。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地方政府都很少使用命令这一文种,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才较多使用。因此,命令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命令一旦发布,别的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修改或歪曲,如果别的公文的内容与命令的有关精神相抵触的,也一律以命令的为准。
# A: E5 U! d, ]! \: S
, P& e1 a/ H1 m8 C# P0 X 3.强制性大。
8 L f5 U5 }& J% _
, P$ ]6 x C& ]( W# @, c( L p) L 命令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上级机关发布了命令,下级机关不管是否同意,不管有什么困难或问题,都必须坚决地无条件地执行。令出必行,违反命令或抗拒执行命令,就要受到惩罚,在所有国家机关行政公文中,命令是最具有强制性的。3 H8 p+ e, c) [6 k- q/ S( n H
; l/ M- a ~; t) S0 u
二、分类和写法1 g! r8 [1 w1 W0 g3 p, I7 r) c% w# {
" m8 o9 M$ R8 T z, k
命令的主要种类有:发布令、行政令、嘉奖令、撤销令、惩戒令等。0 l) U8 H q) A9 c5 u0 h
4 j( @9 m4 M) D. H (一)发布令。( }; `6 U% t- J) U
6 |. h1 N; d( n
发布令就是用于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文件。由令文及附件组成。附件即应公布的法规或制度、规章。9 I8 N: b9 y! C$ H; l
- j5 m; f2 i" J
发布令的写作:
. H) g+ P# ^* y2 W7 i0 h
9 I" I$ J3 G1 |2 G 1.标题。% m0 P' z* ~: D C5 `! B$ o
! j7 M& }" d* ^7 j) f' s1 r
发布令的标题有两种:一是由发令机关领导人职务加上文种(令);二是发令机关加上文种(令)。常见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3 T8 U& F9 A6 M. ~- A2 u: E5 _0 [
7 q7 r9 L3 F/ o2 R2 C' X 2.发文字号。
( b3 n- }* A- \# d2 V3 | V/ v/ n; s6 A& G+ Y- P/ a, K. I
发布令的发文字号往往采用流水号,即该届政府的主席或总理在任期间所发的命令(令)的顺序号。也有用一般文号的。
' C$ n) w$ _! s, b) c$ k! }! w) Z9 W2 |2 `0 L0 I; Q! r
3.正文。0 Z7 i- P/ y; M9 g2 b8 |1 o( w, D, d
" o) K4 j- A) Z发布令的正文一般包括几个内容:一是发布的对象,即发布的是哪一个行政法规或规章;二是发布的依据,即由哪一级组织或哪一次会议在什么时候通过了本法规或规章;三是执行要求,即由什么时候起施行本法规或规章。
' i7 j& W0 b0 G/ I
/ q; n3 M! G6 c6 Q2 s, _ & k1 q2 [5 @' N2 i! |: A4 R* i. H2 ~- ~
, E3 K- I3 ^$ a% x' R' c$ K
7 [3 \' {) ~- o6 m$ p. r
" ^: `% n/ G6 b$ B m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 u" F( g5 J: ^
( f- B* c1 ]2 M1 l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0 C7 o% ?. \5 p% q( k9 K
5 | \/ m! ~1 K) _) L6 u! g 5 {+ f1 c! \; m5 H% I3 x7 p( p7 ?
+ y |- W1 J' I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5 H5 X& q8 f0 r* n5 x! B" v7 d9 ?% B/ W9 C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负责人员之所以拒绝这个国内和平协定,是因为他们仍然服从美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匪首蒋介石的命令,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推进,阻止用和平方法解决国内问题。经过双方代表团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表示了对于战犯问题的宽大处理,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官兵和国民党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宽大处理,对于其他各项问题亦无不是从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作了适宜的解决。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决心将他们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打到底。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在今年一月一日所提议的和平谈判,不过是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前推进,以便反动派获得喘息时间,然后卷土重来,扑灭革命势力。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谓承认中共八个和平条件以为谈判基础是完全虚伪的。因为,既然承认惩办战争罪犯,用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国民党反动军队,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以及其他各项基础条件,就没有理由拒绝根据这些基础条件所拟定的而且是极为宽大的各项具体办法。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命令你们:
( I3 M/ r6 s# J4 K' N" h8 J. u5 Q
6 ?/ n: [7 c- U0 i8 v0 j/ |/ E$ B (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 `% j+ H3 r5 v! H0 }& y' L, A. f( s2 \4 V
(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Z; t3 `/ N3 k+ }6 E- E4 f b% C, G0 g
(三)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 r2 l$ _1 _ C' x' z4 A6 W2 Q
& C- x$ R' Y) U8 K7 c% E" t
(四)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 f& d) p/ G/ k! ?% K* q- R7 w
" n. R; C% Z7 P1 [1 y/ M
7 C: k, Z3 n9 m: O$ M' L2 q
% z1 `4 r. V8 I6 I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 W, {. v+ T* d" n5 X
/ s. X/ P; x6 A. K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朱 德
" M! D2 S! X3 J3 { Z
. o+ `( m: g7 e2 t" V
, R6 x4 i8 W! X7 C( j/ E/ L3 O$ W) }( B; M2 u0 b. p
g, W5 _2 T9 e4 c, u" ~) g* s
( U4 P0 o8 U1 i7 R0 |" k1 | f
9 j# F0 Z, q- \" X* m
x4 C7 l5 G3 G6 H( M2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H* E/ H. I7 g+ [; Y
`1 U4 j6 d: O ) y0 X/ }( ~ O( C7 y2 L
. s7 S6 g. E- j: d, K2 }1 z5 P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 \" q# z" o0 e$ z, t5 o; f
* a' e+ C6 }$ m! s% A% _/ P ' Q+ q9 A& Q( Q7 v- F1 l3 z* @
/ N9 e" s: G4 }6 t' ?
主席 刘少奇
, ^9 C$ J+ X! G7 z. {5 R
9 J# z, z7 |) Z$ k' F1 ]& g* _1959年4月27日; H) f7 q! |6 z. B: K" ^2 T
0 k1 O. @: {6 _4 c" \
6 a6 P$ N# B. f( a! e) J( ]1 z* @9 @5 h% A. w0 I2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 D' h, {. |. {- P
( ~+ }: S0 }/ ~1 i1 a4 j0 W/ q: Z
常务委员长令) T9 d8 k1 B0 C6 i* ]
2 e" u2 G$ F0 [: j! {8 R
第十二号
5 F% E& m+ q: w1 c9 R
! Q& `3 b K+ ]6 E/ x% m 8 d, L7 G, d9 L6 \) [1 r
& _# g- O;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4次会议于1981年12月13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现予公布,自1982年7月1日起施行。 , L! x, P* e& J. R- m
1 ~. r2 I. i+ S, Y& @; J! @+ U$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 叶剑英, }; {2 i* [ r g. f# q$ v
. B) m0 i0 W' d1 }1 M1 l1981年12月13日6 l, [1 }* `, d3 v, f
7 S% u, \) `3 Z* U
1 m& @6 p; }" g# x _9 `( a2 u+ K# x8 C2 l4 _% n
) Z& w& H g" R% W$ g
: q5 ]: v: d. e# x" S;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I3 ?- Q: t# u4 p4 b) x: o$ v g3 i3 ~
+ H0 Q; y* e7 y# u% \(第29号)
3 d! Z- o9 h! |6 y* x5 A5 J, ]5 R, N8 B' C! O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罪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990年6月18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a; L, r5 F# y' ?) [
U4 G) q+ j1 K9 ]% ~3 j5 N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 P! z- ?- Z: \) }# i7 ^2 U( u
/ R, M& C: o4 s4 e" a, G
1990年6月28日 e, M. p9 R6 P% k3 y: H1 D1 y
9 c2 v% s u4 P
附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罪的决定》(略); u7 x$ X+ {; i. }, ~$ d0 Q
) a9 O- b d! j ^& E# `+ L 9 K& P5 z! H; u
+ B4 y! {; x1 ~$ k5 n% ~+ G- K" o
+ f( z( I; T: T: X' T: i! o1 }2 o2 d$ h1 j- {
7 n1 ?1 Y/ F- N) Y4 R+ `, ?" K/ `- [- E, ]( h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命 令
3 }8 x8 k- i3 m2 w/ X$ I& P: O0 c( S& P+ e
〔1990〕军字第23号
1 l$ U, W% s% [* Q N# A* y+ g) |! H) T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已于1990年5月26日经中央军委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 V6 H' l" [1 @$ E
. T0 g' M: |. _7 M 主席 江泽民4 B9 `$ K5 g, Q* H
1 q) c2 X. O [ P8 R 1990年6月9日( y0 v2 {+ d! ?# v# W4 n
& J0 `# \, q$ x% ?
附件:《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略)) x+ s0 g5 }3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