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广东学习网 于 2011-9-28 18:52 编辑
: ~# z8 p& Q3 P6 w& V% h; K& r9 X
编者按:日前,韩国开发研究院院长玄旿锡博士率团到我省交流访问,并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65期学习论坛上作“韩国经济的创新与改革”专题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见玄旿锡一行并出席报告会。下文根据韩国开发研究院院长玄旿锡的报告整理。$ X( b$ m( b8 N, X) g0 n
# D; z/ S J7 d6 g0 q
一、前言; }% c* p( o2 `
. l5 N; G d* C* _1 E4 D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是1971年由韩国政府首次设立的经济政策研究机构,目前有三个研究部门、两个中心以及一个附属大学院(研究生院)。研究部门分为宏观金融经济研究部、产业企业经济研究部、财政社会开发研究部,中心有负责经济政策相关社会教育的经济信息中心以及负责进行财政事业可行性评估的公共投资管理中心。
U1 W! J) E8 w: O, w1 W3 J# P" |6 m8 `1 {0 W
KDI的研究人员包括57名首席研究员级博士在内,共有288名职员,KDI的研究结果反映在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当中。5 z4 T4 k: b" M
" z: Z2 j% S. ?. h* U, p 听说广东省今年的热门话题是“变”,有一句话长期以来我一直深有同感,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所著的《物种的起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来的种族既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有智慧的,而是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的种族。”我期待通过今天对韩国发展过程的介绍,能够对广东省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 N' ?; X: f+ g9 x' C4 M8 I0 z7 z% W$ j6 z' A+ t
二、韩国经济的发展过程
% b+ b' g8 B: {+ ?
) z, M' V' i8 c! }: C8 Q* b 韩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进行经济开发的,从当时的物质水平来看,韩国的经济水平处于世界最贫困国家的状态。当时,韩国希望进行经济建设的意愿非常强烈,并且拥有与实现这一愿望相适应的文化传统。韩国有着浓厚的儒家传统,重视教育,劳动伦理观念也很强,按经济学的说法理解,就是韩国有着丰富的廉价优质劳动力,因此利用劳动要素的产业部门获得了发展的比较优势。
4 F$ N% ^- x( m1 g- G+ U9 _) I6 m* O) P5 U0 `$ \
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当时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韩国选择了扶植出口产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当时韩国的市场十分有限,人口也很少,而且人均购买力很低,仅靠有限的国内消费需求难以发展产业,处境十分困难。因此,韩国瞄准海外需求,集中生产了纺织、假发和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勤劳的韩国劳动者制造出的产品令海外消费者赞叹不已,一路畅销。
/ V- X9 l4 ]- C9 |6 i# A. E2 g( u1 v5 A
韩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初期便立刻显现出成效,韩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短时间内建设了大量工厂,原本在农村与贫困斗争的年轻人获得了工作机会,得以摆脱贫困和饥饿,过上正常生活。这些劳动者们领到工资后省吃俭用,给家乡的家人寄去生活费,给弟弟妹妹们寄去学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觉到了价值。这种自我牺牲的姿态可以说是解释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
* A4 \6 w8 Y7 E j5 ?) G4 l. q6 h* |: ~
经过20世纪60年代10年的高速发展,韩国经济在随后的70年代遭遇到了困境。首先,美国等发达国家在70年代陷入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而且70年代初爆发的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面对这种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依赖于轻工业消费品出口的韩国经济很难保证今后的持续发展。
+ Z& X' {+ a: I- c
( G# H# K% H, ] 为打破这一局面,韩国政府制定了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的应对方案,向高附加值的重化工业出口产业转变。韩国政府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法》、《电子工业振兴法》等7个领域的产业扶植法,同时成立了“重化工业推动企划团”和各行业的推进机构。这并不是单纯地提出计划和展望,而是宣扬了政府要切实推动重化工业的强烈意志。" B1 y2 z* k& F% E* D4 n1 R
' a, U9 c9 V4 l( |$ o/ R3 Z 尽管如此,韩国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若想顺利实现重化工业化,还存在着一个难关,就是融资问题。重化工业需要安装庞大的生产设备,但是由于资金筹措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民间企业根本不敢尝试。其结果是由政府主导,重化工业化才得以推行。政府为企业的海外借款提供担保,或是通过金融机构优先为重化工企业提供大量低息资金。如果严格依照市场经济发展,金融机构有可能出于商业目的而忽视对重化工企业的资金供应,因此政府开始介入金融机构的资金分配。
2 ~0 M6 q- |2 D6 K% u" K/ |5 v6 A7 g7 ~1 G" x
通过发展重化工业,韩国产业结构得以升级,经济得以再次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即金融产业通过市场竞争来有效分配资金的功能被削弱。比如,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清理经营不善的重化工企业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法依靠市场自律推动,而是必须由政府介入的阵痛。5 g$ M5 j6 ]$ W) Y6 l1 n: X
' z, _/ @+ y- F
在70年代建立和发展重化工业的基础上,到了80年代,韩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尤其是80年代后半期,由于竞争国日本日元升值,国际原材料价格下跌,韩国经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 A5 {- Y# E+ O' y
! J' `' G5 h9 n. a" {
由于80年代末的民主化,经济政策也要求转换为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式。由于当时韩国劳资关系的不稳定和超出生产效率的高工资要求,韩国竞争力开始被削弱,国内也出现了“经济危机论”的担忧。尽管如此,韩国企业通过海外竞争不断地提高经营实力,依靠市场自律成功地实现了向半导体、手机和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转换。5 D9 y+ L: o4 y+ K2 A, p- i9 O
% E; b$ ` |6 p' G
到了90年代,为适应世界经济秩序全球化,韩国主动推动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开放,开始向市场导向型经济转变,为1996年韩国加入OECD奠定了基础。以1988年首尔奥运会为契机,韩国的经济合作更加多样化,尤其是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两国之间的贸易迅速扩大,这也为韩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交时,韩国对华出口仅为26.5亿美元,2008年已经高达913.9亿美元,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从中国的进口额也由37.3亿美元剧增至769.3亿美元,中国随之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国和最大的进口国。
' d) X7 E7 A1 u2 L
$ r, q, S9 ^# K+ U2 ~2 u/ k1 F2 Q8 y 受20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首先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并不稳定的金融部门等脆弱环节开始,也爆发了经济危机。随之,韩国政府大力推行了改革措施,推动改善企业财务结构,包括清理不良企业和降低企业过度的负债结构等,实行了完善金融监督体制等金融改革,进行了提高劳动市场灵活性等劳动改革,推行了福利部门的改革,引进了应对经济危机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这些果断的改革措施,韩国迅速摆脱危机,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稳定发展。
3 E: |7 T- @1 @ ^' o; x1 |% Y7 u
5 Z) x$ e) z. q9 H 在2008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韩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资产泡沫崩溃,金融系统瘫痪并转移到实体经济,继而在全球化的经济体制下迅速蔓延到了全世界。尽管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出现了恢复的征兆,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风险。; p8 b2 K% B6 O- s& {
, J; o6 }6 ^& I9 @
韩国由于推行先发制人的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因而较快地表现出恢复势头,上半年有望成为OECD国家中恢复最快的国家。但若想全面恢复,必须以世界经济的恢复为前提。中国对世界经济恢复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 q' r, c4 M% n. a7 y2 s* \( G
9 N8 c |' I( K
三、结束语
" W0 F: t. |5 Y% ]; W$ L8 G/ r# |
. w# K3 O8 q; z& F 外向型结构的韩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并逐渐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主要是因为韩国通过扩大海外贸易不断地提高生产性,不断地改善经济体制。( h* {2 u6 d* U7 Z1 y# a m* W8 F- G
& c& e4 _" b) s+ v% P$ ~ 中国经济在本次全球经济危机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萎缩,对内对外都表现出中国经济的稳定,我坚信中韩两国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将为两国带来共同繁荣。
3 X% A0 } x! n: V
1 I4 k. Z1 v J! s 韩国经济经过多个阶段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在每个重要关头,KDI的政策建议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包括参与经济开发5年计划、外汇危机的政策应对等众多政策的制定,都反映出KDI的研究分析结果。KDI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期待今后KDI和广东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5 @( {3 g- E0 h' d7 q2 P# l/ E' h3 N7 w& H
9 `8 X5 S, [! _. G0 l+ W
编者按:日前,韩国开发研究院院长玄旿锡博士率团到我省交流访问,并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65期学习论坛上作“韩国经济的创新与改革”专题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见玄旿锡一行并出席报告会。下文根据韩国开发研究院高级研究委员金周勋的报告整理。. }" ]" x; D$ J8 ~9 e: |
& t5 A- G! p& `7 v 一、韩国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u" p9 ~( `, i w' K. K
$ D1 |4 Z& W3 V n, N 当前,韩国经济已经进入依靠创新实现发展的阶段,过去仅仅依靠劳动力和资本设备投入的方式已经很难实现发展,必须通过依靠技术创新等来提高生产效率。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依赖的是要素投入的发展;进入70年代之后,开始建设重化学工业化,属于投资主导型的发展;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则进入创新主导型的发展阶段。; Z" n: T% |4 m7 t B7 |/ k8 S
' K* o5 d* O, W+ [$ S0 G* z& p* [ 纵观过去50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可以发现,韩国在90年代之前一直维持8%以上的高速发展,但是90年代之后,经济增长率却不断下降,并且过去韩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只局限于产业间的结构调整,现在范围扩大到整个经济结构全局。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在历史上也曾经经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当时日本在恢复重建二战中被破坏的生产设施的同时,创下了年平均增长10%的高速增长记录。但是进入70年代之后,随着战后恢复重建投资的终结,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5%。因此,在日本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高速增长是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所出现的一种具备过渡期性质的特殊现象。
: C6 ?4 H5 X' a+ E6 ~* K2 g! d3 S+ ^# z* ]* \5 Y- [
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2 K# q6 j. g/ u% {& j- X
% x, r s9 K7 o, ]& p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出口产业,出口产品有胶合板、假发、纺织品等轻工业消费品。进入70年代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结构性经济危机。1973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不断下降。紧接着韩国的出口也不断下滑,开始出现亏损企业。1972年8月,韩国政府实施了极端性的企业救济政策,即对企业的债务进行暂时性延期。韩国政府作出判断认为,仅靠轻工业消费品的出口摆脱经济发展的停滞状态是很困难的,因此决定将产业结构调整为具备更高附加价值的重化工业。
; R: a7 s8 C1 i" d' ?* T% |& Y6 l4 q0 b6 W% d% Z
1973年,韩国政府开始强有力地推动重化学工业化建设。当时韩国在推行重化学工业化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先前日本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经验。1960年,日本出口中纺织品比重占80%,可以说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但是从60年代开始,日本积极培育发展重化工业,到了1970年时,日本出口中纺织品比重下降到20%,原因是重点发展了重化学工业。
1 I, t' n: I' {" e2 O* N7 J5 T# \8 p+ s7 t0 k, ~' p4 B
韩国发展重化工业,不仅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还有当时的军事背景。1970年,美国从越南撤军,同时在韩国也撤出一部分驻军。由于当时受到来自北朝鲜的军事威胁,韩国政府为了提高军事实力,希望重点发展国防产业。但是却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国防产业不是向民间消费者销售产品的企业,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帮助,因此韩国的经济部门主张,以市场规律为基础,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重化学工业化,以便向海外出口重化工业产品。相反,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出于对国防的担心,主张实施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的的激进的、全面的重化学工业化。这个时候,有一位才能出色的管理者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就是企业在和平时期生产民用产品并出口,在战争时期转化为生产武器。这位官员后来成为韩国建设重化学工业化的负责人。/ i, Y5 T2 j6 \ d
: s, d9 l E$ B9 y
通过实施重化学工业化,韩国的企业得到成长、壮大,但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过量生产了很多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导致韩国出口衰退。韩国南部城市昌源就是为发展重化工业而建立起来的,当时这个城市有很多工厂,工厂的生产率已经达到30%。到了1980年韩国出口出现低潮后,不得不清理大量亏损企业,而且由于当时形成了韩国特色的大企业财阀,受到社会的批判。同时,由于由政府来分配开办工厂的资金,导致企业负债增多,金融产业的资源配置功能弱化。
# s e2 M) U& k( A* K' r" D
! R) Q3 Q- b5 \0 n: i) d# f 1985年,发达国家之间签订“广场协议”,决定将日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换250日元下调到1美元兑换125日元,以减少日本的贸易顺差。其结果是韩国等竞争国家的出口急剧增加,加上石油及原材料价格的下调,韩国企业费用大大减少。当时的世界市场还没有中国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韩国的轻工业产品出口不断增加,重化学工业产品的出口也不断增加,韩国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繁荣。但是,这种经济繁荣引发了90年代韩国剧烈的产业结构调整,原因是由于轻工业出口繁荣,导致生产设备过剩,同时中国的轻工业出口开始参与竞争。从韩国国内来看,80年代末之后,韩国的高薪化趋势加剧,这也成为韩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原因。8 G/ l" v3 \ y G
1 L% {3 K9 e6 Z+ t: M' p% ? 三、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2 {+ m$ ?( ?- v/ ^3 A: d) E- ^, O, v7 |$ U
韩国不断发展经济,在世界出口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曾一度持续增加,但是从1995年之后就不再增加了,原因是由于中国企业的出口不断增加。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中国企业的出口导致了韩国纺织、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丧失了竞争力,开始从市场上退出。值得关注的是,关于中韩日三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日本在1993年之后持续下降,韩国没有变化,而中国在不断地增加。日本和中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上正在互相替代。
- F, l5 ?' o: Z( Q7 `8 |1 T9 e' |, c* E$ {! |% c
进入90年代后,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下滑,纺织、服装、制鞋业等领域的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出现了大量下岗工人。而当时的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不能吸收如此多的下岗工人。因此,韩国制造业在实施经济发展战略之后,首次出现就业规模减少的情况。那么大量的下岗工人究竟去向何方呢?从制造业下岗的工人们涌向了小卖店、餐厅等个体服务业。当时韩国社会保障还不完善,这些人不得不自谋出路,成为个体户。尽管这些下岗工人再次就业了,但是收入却不高,导致社会贫困阶层的人不断增加,从整个社会来看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恶化。 90年代之后,韩国的危机感增加了,有很多人在思考今后韩国经济应该如何发展,最后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找到了答案。首先,韩国企业增加了研发支出,研发费用支出在GDP中所占比例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增加专利权等无形固定资产,韩国增加了技术开发投资,结果使得无形固定资产占GDP的比重增加,国内企业的设备投资比重减少。1 M) S0 C2 x7 i$ k
# d2 l8 K# O( u2 T' [ 从90年代初开始,韩国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减少了技术引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过去韩国希望得到的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是落后技术,因此可以廉价购买到,但是随着韩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韩国企业希望得到的技术在发达国家也是尖端技术,不支付高额费用就购买不到,这也是韩国企业不得不自行进行研发的一个原因。由于这个原因,韩国的创意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一提到人力就意味着劳动力,但是现在开始意味着富有创意的人力资源。
$ X3 M3 U% [. e V* l7 ~- [' s! s. V# z
一直以来,韩国企业的债务很高,因为韩国在推行重化学工业化时缺少资金,建厂的钱都是从国外借来的。为了偿还借款,必须要扩大出口,要想多出口,就必须要学习技术,如果不学习技术,工厂就无法生产出产品,企业就无法偿还债务,最后导致破产。从韩国企业的角度来看,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韩国企业增加了研发投资,努力进行技术开发,其效果很快开始显现出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表的国际专利申报情况中,2007年韩国专利登记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跃升至世界第四位,中国也上升到世界第七位。
T$ t) ]0 W" `8 W. ?
6 q( o" V% f& z* E9 _# v& @4 m7 ^ 随着技术开发的增加,韩国技术集约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就业也随之增加。随着制造业就业的增加,2002年以后个体服务业者没有再增加。
: G! j3 j: f4 ]* i
/ I: E; p. q, \- F" S# z& Z 四、目前韩国正在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2 I( v& D" T% _' S
+ ?$ \9 a' p# n9 U0 K: t0 Q2 h$ v 从产业观点来看,韩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中小企业和服务业。韩国的中小企业比重非常高,他们没有发展成为独立在市场上销售产品的企业,而是成了大企业的分包企业。韩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之所以很强,是因为有分包企业为他们生产廉价的配件。从企业来看,这种战略无可厚非,但是从国家经济来讲,由于中小企业的工资较低,因此就会出现中小企业的生产费用越高、收入分配恶化越严重的情况。进入90年代,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人均附加值差距继续扩大,其原因是大企业转变成为技术密集型,但是中小企业依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上。和发达国家相比,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非常悬殊。韩国产业结构的弱点是,强大的大企业很少,而多数是由弱小的中小企业构成。各位在看有关韩国的新闻时,可能会看到一些大企业的工人们头上围着红色的带子强烈抵抗的情形,因为如果被高薪的大企业解雇,他们就必须去低薪的中小企业,所以他们极力抵抗。因此说,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缩小与大企业的差距,这是韩国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 `7 F8 x; i6 u4 O/ t |4 X! N
0 q# E$ A7 e' v6 h2 z: E
韩国正在转变为依靠创新发展的阶段,但是这种创新目前只限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创新停滞不前,导致发展缓慢。2005年,韩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资为3.9万亿韩币,仅为三星电子4.6万亿韩币的85%。怎样才能增加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呢?这是当前困扰我们的问题。
0 v1 e7 R* i8 C {
$ T7 R* k% T2 t7 @, q. i% R% | 在OECD国家中,韩国的服务业比重最低。当然比韩国更低的国家还有挪威,但是因为挪威有北海油田,所以矿业的比重比较高,因此实际上韩国是最低的。相反,韩国制造业比重在OECD国家中占首位。可以看出,韩国的产业结构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韩国是一个经济小国,出口依存度高,制造业比重很高,但是比韩国更小的欧洲国家,服务业比重却很高,这说明韩国的服务业是落后的。! V4 \% `: o$ ~4 I/ M6 H" o
, |0 ]' J% H# K: T1 o, h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重新恢复增长,而服务业仍然缓慢发展。服务业附加值的增加比例在进入9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金融危机之后仍然在持续下降。可以说,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业的停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金融危机之后,服务业收支赤字幅度继续扩大,换句话来说,就是海外服务消费在持续增长。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经济的进一步扩大开放,购买海外服务的机会增多。过去到国外消费是被禁止的,所以即便依靠制造业出口赚了钱,也只能在国内消费,但是现在海外消费变得自由了。这并不是说开放是错误的,而是说应该在开放的同时,提高韩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从而降低到海外花钱的诱因。当前韩国服务业收支赤字膨胀的最大原因就是国内教育竞争力低下,很多人都将子女送到国外去留学。
4 ^5 G, k) h6 @: [9 \' g* ^, l$ @) e5 j+ ^" T* q5 O9 t
韩国要想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在韩国的服务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由于国家各种资格考试准入而受到了严格限制,代表性的事例是,每万人中律师和医生的数量在OECD国家中是最低的,因此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享受高收入并不是竞争和革新的成果,而是因为限制获得的权利。与之相比,零售店和饭店之类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却因为对知识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了过度竞争,他们为了生存展开了低价竞争。因此韩国要想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就必须废除准入限制,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应该诱导人们退出,重新投入到生产效率高的行业中去。8 Y, U2 f1 a* ^0 i: f) ^6 f
3 _3 a8 j/ k% E
实际上,韩国服务业目前正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既属于知识密集型、又能为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的服务业,比如说医疗业、社会福利、IT服务、环境服务等行业发展迅速,相反,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发展较慢。此外,小规模的服务企业发展较慢,大规模的服务企业发展比较快。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韩国在从低收入社会转型为高收入社会的过程中,服务需要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准入限制和人为的人力供应调节等,阻碍了高收入型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低收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需要降低,下岗人员不断增加,但是对他们重新进行培训、使他们重新投入发展行业的职业训练制度,却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Y# f4 ^2 {: J" `" D1 p7 `
; ?% l ]+ [% r. v# k7 r2 j% B* ~ 当前,韩国对绿色发展的期待很高,已经开始提高新再生能源的比重,扩大对新再生能源等绿色技术的投资,努力扶植其成为新的发展引擎。3 _6 o' b6 D$ F! a
! {0 A1 L0 J: ~/ p" g) @
. o6 O0 E* d& z&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