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q 发表于 2020-9-10 10:05:21

方案中的工作要求怎么写---事例

相关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组,对各项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进行总体安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成员由 、、、    等部门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见附件1)。工作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工作组的办事机构,具体由**承担。(二)明确责任分工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重点项目,由***所确定的主办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其他部门按职责分工积极配合。要按照已确定的时间节点务实推进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争取提前完成各项任务。(三)落实工作机制工作组根据***的部署召开阶段性会议,汇总通报阶段工作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建议。各主办部门要定期向工作组办公室提供工作进展情况,由工作组办公室汇总上报***并通报工作组全体成员。各成员部门指定一名**领导作为工作联络人,负责本部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日常联络。

老猫 发表于 2020-10-22 20:17:12


俗话说:“写书容易,写文章难”。写文章难难在“精”。文章比书短小,如同戏剧小品一样,要求更加精细、精炼、精彩,环环相扣、“包袱”不断。一本书有些章节不精彩,可以跳阅选读;如果一篇文章不精彩,那就可能读不下去了。

我体会写一篇好文章的要义是“逻辑+故事”。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应该讲明一个道理、讲好几个事例。演讲也是如此。如果一篇文章、一场演讲,能让看过、听过的读者、听众记住几个主要观点、几个典型事例,那就成功了。



实际生活中,有的文章离题万里不讲逻辑,让人不知所云;有的文章以势压人不讲道理,让人难以接受;有的文章脱离实际不摆事实,让人找不着感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是非常有现实针对性的。我们应当深刻领会,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章大家令人非常敬佩。鲁迅、毛泽东都是公认的文章大家。但两人风格也有不同。

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我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毛泽东面面观——答〈德育报〉记者问》。我在文中打了一个比喻,认为,鲁迅的文章像咖啡,毛泽东的文章像清茶。咖啡很香,会喝爱喝的人会上瘾,但也有人不习惯喝;而茶水每个人都能喝,一般人喝了解渴,品茶专家能喝出品质。



这个比喻未必恰当,也无分高低之意。只是说风格和读者对象有别。总体上说,鲁迅的文章更适合文化人读,越读越有味儿。而毛泽东的文章读者面更广,看似平淡,细品也很有味道。但两人文章的共同特点是,逻辑严密、故事精彩。

我的老领导龚育之同志文章写得也很好。他的论著如《党史札记》《大书小识》等逻辑性、故事性都很强,都很受欢迎。1986年,他在主编《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时,曾带我写过《“红学”一家言》一文,让我印象深刻。

写作开始时,我起草的初稿结构扁平、材料零碎、论证不够有力。经他一改,就大不相同了。首先,他在文章开头加了一个故事:1964年在北戴河亲自听毛泽东谈到《红楼梦》,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然后,分两大部分展开:一是“把《红楼梦》当历史读”,二是“对‘红学’作历史的评价”。经过这一番调整,文章的逻辑框架清晰多了。

这次合写文章的经历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在随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都力求在“逻辑+故事”方面做得好些,但做到实属不易。



作者:宋贵伦

陈万里 发表于 2022-10-25 15:15:38

俗话说:“写书容易,写文章难”。写文章难难在“精”。文章比书短小,如同戏剧小品一样,要求更加精细、精炼、精彩,环环相扣、“包袱”不断。一本书有些章节不精彩,可以跳阅选读;如果一篇文章不精彩,那就可能读不下去了。 9 G" J: ?' [: _; s( R+ o 我体会写一篇好文章的要义是“逻辑+故事”。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应该讲明一个道理、讲好几个事例。演讲也是如此。如果一篇文章、一场演讲,能让看过、听过的读者、听众记住几个主要观点、几个典型事例,那就成功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方案中的工作要求怎么写---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