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2wei 发表于 2023-8-2 13:41:13
对比现实政治和网络政治下的参与成本,“民心通”这种村级网络参与,节省了群众参与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参与的形式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既做到了群众参与的即时性,又做到了群众参与的长远性,很好地保障了程序民主的实现。我不是在笑 发表于 2024-3-4 21:27:37
当前,一些地方借力科技强化基层权力运行防控监管,对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对四川省彭州市调研中笔者发现,近三年来,为实现“创和谐、顺民意、通民心”的宗旨,四川省彭州市以网络科技为基础,在全市354个村(社区)推广“民心通”工程。这项工程通过群众参与,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良善。从群众参与的内容和形式而言,工程塑造了很多参与平台和系统,涉及基层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全方位、全过程、网络化的参与;从群众参与的效果而言,工程既能主动地去开发保障群众权益的制度化、法律化举措,又能在群众权益受到侵犯时,进行合情合理合法的权益救济。淡水若凝 发表于 2024-6-10 16:16:47
对比现实政治和网络政治下的参与成本,“民心通”这种村级网络参与,节省了群众参与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参与的形式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既做到了群众参与的即时性,又做到了群众参与的长远性,很好地保障了程序民主的实现。swx315 发表于 2024-12-4 22:14:43
总的看,“民心通”工程通过群众参与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精神的实践探索。当然,需要注意到,在这项工程中,如果说政府是立项者,那么群众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实践表明,群众不是看客,不是在设定好、固定化的蓝图中亦步亦趋,而是可以积极主动、多形式、全内容地参与到工程的各个子系统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民心通”工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以群众参与为根本,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