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怎样撰写领导讲话稿
十三年前,当我还在市委政研室主任位上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如何撰写领导讲话谈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并在一些文秘培训班上作过介绍。我这里所说的领导讲话,是指机关文秘人员为领导同志撰写的、在重要会议重要活动上发言、作报告所用的一种公文稿,是领导讲话稿的简称。它不包括领导同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作的非正规的讲话、发言。因此,领导讲话一旦被领导采用,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鼓动性、通俗性等,写作难度比较大。现在,我已经退出了工作舞台,经过一段时间静下心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琢磨,总感到还有些想法需要补充,于是写下了以下体会,供大家借鉴,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我是1966年高中毕业的,因为文化革命,没有机会读大学,于是种了一年多田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上了民办教师,又一年多后,被调到区委机关,从此在区、县、(地)市机关一干38年,其中有32年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先后写过典型材料、搞过情况综合、从事过调查研究、办过机关党刊。从1990年起,主要为市委领导撰写讲话,直到2001年被提拔为市委副秘书长。30多年来,先后为区、县、(地)市委主要领导如刘阳春、文启龙、许志龙、储波、谢培清、罗桂求、余英生、丁来文、阳宝华、张昌平、于来山等10多位书记、副书记写过大会发言、工作报告。多年公文写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各级机关从事文秘工作,撰写领导讲话位置最重要、领导最重视、工作最辛苦、个人最进步。
位置最重要。这是因为机关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司令部,它的正常运转除了下发文件、督促检查外,一个主要的途径就是召开会议,而召开会议离不开领导讲话;领导要讲话则离不开撰写讲话稿。特别是当前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工作多,任务重,矛盾交织,更需要召开一个又一个的会议。这种状况势必带来撰写领导讲话的数量巨大,要求很高,时间紧迫,从而使撰写领导讲话这项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领导最重视。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各级领导重视撰写领导讲话就在情理之中了。因为领导讲话一旦被领导同志采用,这个讲话就已经不再属于起草者个人了,而是变成了传达领导心声、指挥部署工作的载体,它关系到领导推动工作的力度,直接影响到领导者的威信和形象。所以,各级领导对讲话的组织撰写工作都是十分重视的。
工作最辛苦。领导讲话对上要体现方针政策的要求,对下要体现社情民意;对外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对内要符合领导个人的想法意图,哪一个方面如有欠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领导讲话。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其工作的难度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个人最进步。“玉不磨不成器,人不炼不成才”。人的成长进步是需要压力和动力的。撰写领导讲话由于要受多方面的牵制制约,难度特别大,因而曾被人戏称是“戴着镣铐跳舞”,虽然很难跳,但跳好了自然更迷人。许多文秘人员正是因为迎着压力,把撰写领导讲话的舞蹈跳得有声有色,从而使自己迅速成长进步,成为一个受领导肯定、受群众好评的优秀人才。
当然,具体到我个人,写了几十年公文,特别是写了十多年领导讲话,收获和进步不是很大,这主要是个人的原因。但我至今无怨无悔,因为自己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这就够了,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呢?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领导讲话?我想是不是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一、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撰写领导讲话
人的心态决定工作状态。实践证明,有了好的心态,苦闷的工作可以变成快乐的工作,辛苦的工作可以变成轻松的工作,难受的工作可以变成幸福的工作。撰写领导讲话作为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更是这样。心态好,就能迎难而上,接受任务;心态好,就能呕心沥血,攻克难关;心态好,就能从善如流,不怕反复……
应当承认,不少同志开始为领导撰写讲话的时候,热情和积极性都是比较高的,劲头也比较足,究其原因,有的因为刚刚从事这项工作,感到好奇,有一种新鲜感;有的则是由于受到领导的器重,自尊心得到尊重,有一种满足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心态是好的。然而时间一久,一些同志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下降了。厌烦者有之;逃避者有之;见异思迁者有之。因为为领导撰写讲话,一是很辛苦,任务一旦上身,脑子就没有消停的时候,简直是日思夜想,绞尽脑汁,而且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真有点叫人受不了;二是很清苦,一年到头,除了多用机关几本稿纸和几瓶墨水以外,写得再多,也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在市场经济充斥每个角落的今天,要年复一年地坚持干这种没有一点油水的工作是很难的;三是没有名声,文稿写得再好,不能署上自己的名字,荣誉名声都是他人的,自己只能默默无闻,为他人作嫁衣裳;四是有时还很痛苦,自己费了很大的心思,作了很大的努力,而且自认为写得不错的稿子,但有时领导并不领情,得不到使用者的赏识,有时甚至还被粗暴对待,心里很难受的,并且这时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连申辩一下的机会都没有,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在长期的撰写领导讲话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呢?我想办法还是有的,这里自然用得上一句老话: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要适应环境;当我们不能改变别人的时候,就要改变自己。自己要进行两方面的心理调适。首先,要看到撰写领导讲话的潜在价值。当你花了大量心血,苦心孤谐地撰写出一篇领导讲话的时候,你的理想、你的价值就已经凝结在其中了。当这篇讲话被领导采用之后,你的付出、你的努力就会转化为社会效益,因而得到了回报。因为这篇讲话有水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作,推动了社会进步,还或多或少提升了领导者的形象。人生至此,已经够了,夫复何求!还可以这样想一想,假如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付出斤斤讲较,那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吃苦受累、勤奋终生、无影无踪,又将作何感想?其次,要看到撰定领导讲话促使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刻苦地磨炼、更快地成长。这是一个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机会。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个还不十分成熟的年轻人来说,多受点压力,多吃点苦,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加班就是加机会,吃亏就是吃回报。”这是很有道理的。在长期的撰写领导讲话中,定时间、定任务、定要求的工作逼着你勤奋学习,深入思考,笔耕不息,你的综合分析和创造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也会不断增强,从而为你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君不见,许多后来在仕途上、在事业上有较大作为和发展的人不都是曾经经过撰写领导讲话的艰苦磨炼吗?我想如果能从这两个方面多想一想,自己就会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写好领导讲话就有了思想保证。
二、要学会从领导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言为心声”。在机关里为领导撰写讲话稿的文秘人员,除个别的已经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外,大多是没有职务或职位很低的“小人物”。“存在决定意识”。“小人物”由于特定的社会经历和面临的生态环境,有自己特定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他们所具备的眼光、胸怀、气度、思维不能不受到自身条件的局限,因而无法与正在岗位上的领导相比。而他们担负的工作任务则是为领导代言,要求他们能象各级领导那样,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开阔、语言硬朗,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才能写得出有质量、有份量的领导讲话,这就从客观上需要他们努力学会象领导那样观察和思考问题,在思维上尽快完成从“小人物”到“大人物”的转变。
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机关里为领导起草讲话的文秘人员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中学生写报告,小学生念报告,大学生抄报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由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小学生”指当时的南下干部和土改干部,他们因为出身贫苦,大多是文盲和小学文化,解放后虽然在工作中坚持学习,但就文化底子而言只能算“小学生”;“中学生”指解放前出生、解放后经济翻身了、念了一点书的干部,但顶多也就是个初中生或高中生,他们由于年纪轻,一下子不可能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但相对其他同志而言,他们有一个初中或高中文化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因此他们在机关弥足珍贵,成了少有的“香饽饽”,自然担当起起草领导讲话的重任;而“大学生”指六、七十年代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他们读了不少书,但刚进机关、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很难摆脱那种“书生气”、“学生腔”,让他们担负起撰写领导讲话的任务一时难以胜任。现在的情况当然不同了。大批经过基层锻炼的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学历的年轻干部走进了机关的文秘队伍,这当然为撰写领导讲话增添了大批生力军,但毕竟由于人生经历和实际磨炼有限,一时仍然不可能具有领导得那样的眼光、气魄。因此,“关起门来当领导”,学会象领导那样踱方步仍然是他们的一堂必修课。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树立远大眼光、战略思维,具备认识和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厚度和深度,从而实现自己身份角色的重要转变。
文秘人员完成撰写领导讲话的身份转变,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要甄别自己的服务对象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因为在服务对象中,同样是领导,但有级别之分,主副这分,城乡之分,行政、事业岗位之分等等,不同的领导就有不同的工作领域和关注重点,角度转变自然要适应这种状况;其次要立足长远,从宏观上、全局上、本质上、发展上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叶剑英在与军队参谋人员谈话时要求大家要“按住地球的脉搏”,意即希望大家心怀世界,关注全球大事,他是从军队发展的长远目标提出来的,是完全应该的。我们今天的各级领导要肩负起带领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同样也需要符合江泽民早就提出的有“理论根底、战略眼光、专业知识、党性修养”的要求。文秘文员作为领导的外脑、参谋和助手,对上述要求同样不可或缺,才可称职或胜任自己的工作。在日常机关工作中,我是“小人物”、“下级服从上级”、“夹着尾巴做人”,这里没有疑点的,但是关起门来想问题、找资料、写文稿时,我就是书记,我就是市长、局长等等,同样也是必须的。
三、要深入了解领导的意图和语言风格。
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为领导撰写讲话的问题上,同样可以这样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写作权”。领导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我们起草讲话稿的市场。适销对路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我们起草领导讲话同样也要适应这一规律。我们的文秘工作者如果不了解服务对象的意图和语言风格,也就是不了解我们制造的产品的市场需求,我们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方向,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投其所好,其作用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还会成无人采用的废品。
在了解领导意图方面,有的可以直接采取询问领导的方法,比如要召开一个什么会议,什么时候召开,有哪些成员参加,解决什么问题,几位领导讲话,各讲什么问题,先后顺序是什么,等等。都要问清楚,不能糊里糊涂;有的则可以采取寻找相关背景的方法,就是对于这个会议,上级有什么精神,外地有什么经验,本地有哪些典型,存在什么不足,等等,通过认真收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了解领导的语言风格方面,不同的领导由于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处事习惯、身体状况,对讲话稿的要求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就从我多年来服务的主要领导来看,有的讲话偏重于出思路,提原则,口气大,气魄大,讲话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有极大的鼓动力和号召力;有的讲话则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讲实情,求具体,尾尾道来,通俗流畅,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有的讲话注重强调解决认识问题,每次都要深入开掘,讲出新意;有的则强调临场发挥,无拘无束,你只要提供足够的资料,由他“散装”就可以了……了解领导的不同的讲话风格后,你就可以有的放矢,供其所需,服务的成功率和满意度就会大大上升。
在了解领导意图和语言风格的实践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也许是熟能生巧吧,一个人如果为某一位领导写讲话稿的时间久了,就会对领导的意图和语言风格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往往任务一来,并不需要刻意与领导交流什么,你就能够知道一二,即使这位领导的讲话很难写,你写出来的东西大多也都能符合他的心意。就是说这些同志已和某些领导在讲话的撰写上建立了高度互信,配合默契,得心应手,领导有了什么讲话任务,也非得点名交给这位同志过一过手不可,否则就不放心;对别人来说很难以完成的任务,只要是经过了这位同志插手,就可以顺利过关,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
四、要着力把讲话的框架搭牢靠。
讲话的框架就是讲话的路线图,对于讲话撰写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会议的重要讲话,框架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撰写者一定要更加重视,认真酝酿,慎重构建,确保讲话撰写的顺利成功。
1、要反复提炼讲话的主题。这是讲话的灵魂。主题从哪里来,只能来自上级的精神,来自对形势的分析,来领导的意图。要在复杂纷繁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捕捉精华,确实需要有过人的分析力和洞察力,需要反反复复的讨论和比较。
2、要认真推敲整个讲话的排阵布局。讲话应该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什么内容,有哪些原始材料和论据可以运用,等等,在讲话的前期研究准备中,都要充分考虑,提出2-3个方案,供具体操作时选择。
总之,确立讲话框架是讲话撰写的关键一步,不可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我所经历的市委三次党代会的报告起草,在这方面工作的具体细致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会议召开前的三、四个月,市委主要领导就给我们下达任务;办公室和政研室的主要领导就抽派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班子;起草组负责人就带队赴有关地市调查取经;就从报刊杂志等多个渠道寻找相关的资料;起草小组就集中到宾馆或县、区安静地点专门研究……经过充分酝酿讨论,提出党代会报告几个不同的设计框架,报市委主要领导和市委常委会审查选择。由于讲话的框架,包括主题,包括大纲小目定得比较准、比较细,具体写作起来就比较顺利,也减少了翻盘、走弯路的概率。
五、要一股作气拿下讲话初稿。
**** Hidden Message *****(张端喜于2011年元月)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需求,团要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连续读了张端喜的文章、讲座,受益匪浅! 连续读了张端喜的文章、讲座,受益匪浅!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学习领会,为我所用。 写得非常不错,很值得学习借鉴。 希望长一点,能够多学一点,讲话稿还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呀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好文,结合个人经历和经验,娓娓道来,有答疑解惑之感,拜读了。 说得很实在,很受益,谢谢!